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黑洞的光歌曲 > 第121章(第1页)

第121章(第1页)

[81]《清实录》第三册《世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第117页。

[82]孟森《明烈皇殉国后纪》,《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第42页。

[83]孟森《明烈皇殉国后纪》,《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第70页。

[84]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71页。

[85]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179页。

[86]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第419页。

[87]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164页。

[88]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27页。

[89]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65页。

[90]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71页。

[91]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67页。

[92]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86页。

[93]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342‐343页。

[94]赵健伟《谎言下的鸦片战争》,《同舟共进》,2009年第12期。

[95]梅村野史《鹿樵纪闻》,台湾文献丛刊第五辑《东山国语&iddot;鹿樵纪闻》(合订本),台湾大通书局,1995,第30页。

[96]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70页。

[97]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72页。

[98]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47页。

[99]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南疆绎史》(勘本),《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五册,巴蜀书社,2000,第166页。

[100]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09页。

[101]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33页。

[102]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09页。

曲终&iddot;筵散

由崇祯皇帝壮烈殉国画上句号,并不符合明朝最后一个多世纪的气质。历史老人目光如炬,思维缜密,不允许自己的书写出现这种败笔。南京浮现,朱由崧登场,表面看明祚再续一年,实则是历史老人要为它重新安排结尾‐‐一种与其神韵更加迹近的结尾。

扬州史可法墓。

史可法尸骨无存,义子史德威以其衣冠葬梅花岭。他的意义,以其幕僚张璵若下述评论最恰切:&ldo;公居无如何之时,值不可为之地,而极不得已之心。当夫天崩地圯、日月摧冥,不死于城头,而死于乱军。无骨可葬,无墓可封,天也人也?亦公自审于天人之际而为之也!&rdo;

有关清之代明,我们一直强调要纠正一个知识错误。崇祯死国、北京易手,并非明、清两朝交割的时刻。亦即,我国史上明朝段的结束和清朝段的开始,时间点不是1644年。满清立国,以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为标志在1616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ldo;清&rdo;。它作为国家,非自1644年始,之前已存在近三十年,唯相对于中国乃是另外一国,并未取得对中国的统治权‐‐即便甲申年李自成败走以后明都北京已落彼手,这一点亦不宜认为已有改变。

抠一抠字眼,1644年的满清,仍只是&ldo;清国&rdo;,不可称&ldo;清朝&rdo;。后者是中国朝代史以内的概念,关系到中国奉何&ldo;正朔&rdo;。我们若以1644年为&ldo;清朝&rdo;之始,即是认为应该放弃明朝年号,转而承认满清已为中国之&ldo;正朔&rdo;,考诸当时实际,这恐怕既不正确,也不合适。

满清强势入关,其锋固锐,但到此为止的事态,视为其领土有所扩张可也,视为已经入主中国、取明朝而代之,则不可。北京旁落以后,明朝于两都之一的南京,重启系统,尚称及时地恢复运行,继续统治荆楚以东、黄河以南。当时中国版图,黄河以南占了大部,黄河以北相较于今,面积要少许多。就此言,南京明朝葆有之地,仍占中国本部(除朵甘思、乌思藏两宣慰司外)疆域之泰半(参看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明时期全图(二)》)。

姑不论中国泰半仍归明朝所领,即以黄河之北论,满清也仅为争夺者之一。顺政权虽溃退如潮,却未至于将地盘拱手让出,在晋陕两省,顺、清之间仍有一番角逐。以上态势,取如下表述当更简明:甲申之变后,中国实际有个短暂的&ldo;三国期&rdo;。三国者,明、清、顺也,后二者相敌于黄河以北,而以南‐‐具体说,就是豫鲁南部、荆楚、苏、浙、皖、赣、闽、湘以至粤、桂、滇‐‐则由明朝独享。

不过,三国之中蒸蒸日上的确系满清。大顺明显为强弩之末;明朝虽诸多条件占优,却从五脏六腑自己烂透,眼下怀着莫名其妙的心态,在那里枯坐等死。按事情本来的难易程度,满清取南明性命应最不费力,然而它偏偏不立即挥师南来,而是首先西进,解决顺政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