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蒙蒙亮的时候,关意意推上自行车,拉着货品和宝儿,和刘菊花一块儿赶往县城。
她们首先在祈珍家和好第一波面团发酵着,然后才去打开摊位号地盘。
等一切准备妥当天也亮了,街上的行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
关意意最先开张的就是她做的辣酱,一毛半一勺,没有带缸或者饭盒的还得自己回去拿来。
买辣酱的一般都是老顾客,家都在县城,回去拿口缸也快。
等糖葫芦和花生瓜子儿他们赶来到电影院门口,她的花馍也开张了。
老糖还忍不住开玩笑说:“小关,你这是要么不做生意,要么想做的那天就非常积极。”
关意意乐呵呵地介绍:“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各位,这是我姐,以后如果她来摆摊大家照顾着点哈。”
刘菊花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
虽然她的竹筐让关意意卖了好几个,可她自己本人还没有摆过摊。
眼看人家老糖他们和气得很,一口一声大妹子,她这才渐渐放得开。
听说那些灯笼是她编的,老糖他们啧啧称奇。
女人做篾匠这事儿,之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总觉得这是老爷们的活计才对。
很快,大家也都聊熟了。
随着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也各自开始忙碌起自己的小生意。
街道上一片热闹,祈家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大清早还不用去卖票的祈珍可稀罕那个和面机了,自打机子开始和面,她就坐在旁边盯着没动过。
脚已经好得差不多的祈奶奶看侄女那眼睛发亮的样子,叹了口气:“你是个多聪明的人,咋不先下手为强哩,我算着日子那小丫头和你认识的时候,她才刚来上南,你咋就不赶紧把她说成儿媳妇呢?”
坐在一边正在鼓捣修车工具的胡红兵哭笑不得:“姑奶奶,你咋突然说起这事了?”
吸着老旱烟的父亲胡社会闷声闷气说了句:“你姑奶奶没说错,岁数也老大不小,该早些给你说个媳妇。”
“哎呀!”一直没出声的祈珍这会儿才长长的叹了口气:“姑妈呀,你是不知道,自打我看清楚意意这丫头是个啥样的人后,就一门心思想着让她做咱们老胡家的儿媳妇。”
“无奈呀,有些人不争气,给他机会抓不住。平时在家里跟爸妈斗嘴的时候,那小嘴叭啦叭啦的特能说,可是站到意意面前的时候,人家嘴就跟上了铁锁似的,屁都不敢放一个。”
“你想想,这样的男人,哪个姑娘会喜欢呢?”
祈奶奶气得直摇头:“真是不成器哟!”
胡红兵听得表情无语凝噎:“不是,奶奶,爸,妈,你们是没看见我就坐在这里吗?能不能给我留点面子。”
祈珍立马怼回去:“你那面子有啥用,能给你生孩子,还是能给你当媳妇?”
胡红兵懵了:“……”
自打三年前开始他就最怕过年,每年过年都要讨论他说媳妇这事儿。
可是,他才二十三岁呀!
唉,这个家里他最可怜啦!
……
过了中午,关意意的摊位前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了。
祈珍上班的时候把和面机拿下来放在摊拉一侧,这个吸晴的机器也吸引了不少人。
关意意的生意好,连带着刘菊花的灯笼也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