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齐是哪 > 第9章 朝堂之上消息传群臣纷纭意难安(第1页)

第9章 朝堂之上消息传群臣纷纭意难安(第1页)

金銮殿上,龙涎香丝丝缕缕袅袅升腾,那馥郁的香气仿若无形的丝线,幽幽地钻进众人的鼻腔,令空气都仿佛变得黏稠厚重起来,殿内的气氛庄严肃穆得如同被寒霜笼罩。

李启高坐于龙椅之上,那金色的龙袍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刺目的光芒,宛如流淌的金水,晃得人眼晕目眩,他目光如炬,恰似能穿透重重迷雾,冷峻地扫视着下方的文武百官。

此时,朝堂之上,臣子们皆依照宫廷礼仪,垂首弯腰,不敢有丝毫怠慢,那整齐划一的姿态,仿佛是对皇权无声的敬畏。

“诸位爱卿,”李启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若古老洪钟发出的沉闷回响,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在殿内久久回荡,“朕派出的使者,已从义士军营地返回。他们带回的,是关乎大齐未来的重要消息。”

群臣瞬间屏息凝神,整个大殿安静得仿若真空,唯有李启的声音在空旷的空间里嗡嗡作响。

他们早有耳闻皇帝派使者前往边境考察那支新起的义士军,可具体情形,却无人知晓。

李启微微侧首,福安的心猛地一跳,他赶忙从旁边侍卫手中接过奏折,恭敬地呈了上去。

李启展开奏折,纸张在他手中发出轻微的“簌簌”声,他的目光如电般在纸上迅速掠过,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那笑意像是冰面上的一丝裂纹。

“据使者禀报,”李启放下奏折,目光再次扫过群臣,眼神看似平静,可平静之下却暗藏着一抹按捺不住的激动,犹如平静海面下汹涌的暗流,“义士军,不负朕望。他们不仅骁勇善战,军纪严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自给自足,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打造兵器。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仿若投下了一颗巨石,顿时哗然。

群臣面面相觑,满脸的难以置信。

他们原本以为,所谓的义士军不过是乌合之众,需要朝廷不断拨款供养,如今听闻他们竟然能自给自足,实在是大出意料。

有人惊得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拳头,眼睛瞪得铜铃般大,耳朵里只回荡着皇帝的话语,仿佛失了聪,身体不自觉地向后退了一小步,似乎被这消息冲击得有些站立不稳;也有人若有所思,低着头,眼神闪烁不定,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粗糙的布料摩挲着指尖,带来一丝刺痛,他的另一只手则紧紧地攥着腰间的玉佩,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更有甚者,脸上浮现出明显的担忧,仿佛看到了洪水猛兽即将冲破堤坝,脸色煞白得如同冬日的初雪,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顺着脸颊滑落,痒痒的感觉却好似蚂蚁在爬,却也无暇顾及,双腿也有些微微颤抖,似是担忧这义士军的崛起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整个朝堂,在短暂的寂静之后,就像煮沸的开水般喧嚣起来。

“陛下,此言当真?”一位老臣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发问,脸上满是不可思议,拐杖拄地发出的“笃笃”声在嘈杂中显得格外突兀。

说话间,他还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这是他对皇帝表示尊重的同时,又难以掩饰内心的疑惑。

“使者亲眼所见,岂能有假?”李启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声音冷若寒霜,他最厌恶被人质疑,更不容许他人质疑自己的判断。

群臣再次陷入沉默,那沉默如同夜幕下的浓雾,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他们深知皇帝的脾性,一旦下定决心,就如同铸就的铁山,绝不会轻易改变。

但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过震撼,以至于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李启看着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心中暗自冷笑,他紧紧握住龙椅扶手,感受着那坚硬且冰冷的触感,仿佛那是他对朝堂掌控力的具象。

他就是要这种效果,要让这些自以为是的朝臣明白,大齐绝不是他们能够肆意操纵的棋局。

他再次开口,声音更加洪亮,仿若雷鸣在殿内炸响,震得众人耳朵生疼,“朕今日在此宣布,义士军将是大齐的精锐之师,他们将成为大齐的坚实后盾!朕,会全力支持他们!”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再次响起一片窃窃私语,那声音好似无数蚊虫在耳边萦绕,让人烦躁不堪。

有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其中一位大臣边说边摇头,双手还不停地比划着;有人低声叹息,那叹息像是从灵魂深处挤出的无奈,满面忧色,同时双手无力地垂在两侧;更有甚者,脸色苍白得像个幽灵,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牙齿也在嘴里“咯咯”作响,他的眼神中满是惊恐,不时地偷瞄皇帝,又赶忙低下头。

李启满意地看着这一切,他要让这片沉寂的朝堂,掀起惊涛骇浪。

“陛下……”

张肃的声音突兀地打破朝堂的喧嚣。

他缓缓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

张肃缓缓起身,他的目光与李启在空中交汇,两人的眼神像是两把剑在空中交锋,似乎都藏着千言万语。

张肃在心中飞速权衡利弊,义士军崛起的速度之快,实力之强,都远超他的预料。

这支军队若是为朝廷所用,自然是如虎添翼,但若控制不好,也可能成为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伤及自身。

他需要一个万全之策,既能让皇帝满意,又能保全自身,还能维护朝堂的稳定。

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灌入肺部,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准备开口。

此时,他的双手不自觉地在袖笼里握紧又松开,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

与此同时,福安垂手立于李启身侧,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犹如战鼓擂动。

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观察着每一位大臣的表情,将他们的反应一一铭刻于心,以便随时向李启汇报。

他注意到,一些老臣的脸上写满了担忧,那担忧仿佛要从每一道皱纹里流淌出来,而一些年轻的官员则兴奋得满脸通红,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像是看到了无尽的希望。

还有一些人,则始终保持着沉默,宛如深不见底的幽潭,让人难以捉摸他们的心思。

福安深知,这场朝会,将是大齐未来走向的关键转折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