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春怀着激动的心情进了百货大楼,上到二楼,她在挑选布料,为艳艳、喜泉读书准备书包。
离开百货大楼,来到街上,心情还在那欢喜里。杨炳江从背后唤了他一声,雪春回头对他说:
“大叔,你来街上散步。”
“刚才和几个老人,到南山坳山脚下去看修铁路。常古城不久要通铁路了。你姐姐一屋,怎么还没有回城?他们可能要坐火车回城了。”李雪春笑道:
“我在担心姐姐他们,也应该来常古城了。”杨炳江高兴地说:
“希望他们回来,赶上我屋建新屋。雪春,回城了,落心了。”
李雪春在和杨炳江说话时,看见周玉菡朝他们这里走来,雪春唤道:
“玉菡姐,”周玉菡应着,走近说:
“杨大叔,这街上,你每天都要来一回,几乎天天遇见你。”杨炳江说:
“玉菡,我们又要唤你周老师了。”玉菡说:
“哎呀,大叔,想不到回了城,还复了职,安排我还是当老师。”雪春说:
“那好,那好,全城老少又都要唤你为周老师了。”杨炳江感慨地说:
“那时,我也不会想到,在土生土长的地方,会赶到下放。曲曲折折又回了城,又让我有了建新屋的想法。这日子,见到见到在往好处走呀。”
杨炳江说到最后一句,格外有力,让她俩不住地点着头。他们在往前走着,雪春说起了湘琴,杨炳江告诉她们,说湘琴来了信,二女儿龙娇已到保靖县城读书,儿子龙欢应征入伍,成了一名新兵。在信中,湘琴说到了她和田志清的事,她说,婆婆吴三妹他们,还没有知道这件事。她担心,一旦说出口,会伤害他们。说她接到了田志清的来信,她的思想很深,做父母任由她了。
李雪春从街上回到屋里,坐在床边,展开的花布,在上面抚摸着,往事上了心头,她抹着眼泪,想到艳艳今年才得读书,真对不起自己的孩子。这时,彭亮上楼,走来雪春身边说:
“雪春,呆在那儿,在想什么?今天,向望笑请我喝酒,我只喝了这么一点点。你闻,没酒味。”
彭亮用手比划着,将头凑到了雪春的面前,顺势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雪春头一偏道:
“趁孩子不在,欺负人。”彭亮“嘿嘿”一笑说:
“艳艳他们要去学校报名读书了,想不到,心里想有的,慢慢的都在变。”
“在街上,碰到玉菡和杨大叔,玉菡又回到学校去教书,大叔准备建新屋。”
听着妻子的话,彭亮将雪春抱在了怀里,抚摸着她的脸说:
“春,我们也要建新屋,现在想起来,下放的日子,是不是人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如果,现在还住在那个老房子里,我还不会想到要重新建一栋新屋。”
雪春有意将彭亮的耳朵一提道:
“有句话叫‘苦尽甘来’说这话的人,有他的经历,才会这样告诉人。”彭亮“嘿嘿笑着,对雪春看去。她继续说:“你说,我姐姐他们一屋,怎么还不见来常古城?”
雪春拿起布料,放在了彭亮手里,他点着头,对布料看着说:
“会回城的,谁不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一屋下放到江西,路途远,迟来些,是正常的。”
彭亮趁雪春不注意,将她掀倒在床上。
李雪春带上三个孩子去了茶叶小学。喜泉、秀凤跑上前去,艳艳对走在一起的母亲说:
“娘,我和喜泉、秀凤他们一起上一年级,别人会笑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