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世间,起心动念之间若是决然存有爱意,那么一旦留情必然会招致灾祸降临。而那灵明之心究竟为何要分辨这天地人三才呢?唯有修行圆满之后方能回归那浩渺无垠的元海之中。且不论是渴望成仙还是立志成佛,都必须要从自身内心深处做好妥善的安排。只有保持心灵的清澈纯净,远离尘世的纷扰与尘埃,最终才能修成正果,飞升至上界,获得超凡脱俗的境界。
且说那寺庙中的僧侣们,待到天亮时却发现唐三藏师徒四人已然不见踪影。他们纷纷议论道:“既没有挽留得住,也未曾送别过,更未曾求得他们留下只言片语,就这样清清白白地将这活生生的菩萨给放走啦!”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只见南边关厢之处有好几个大户人家前来相邀。众僧人连忙拍着手说道:“哎呀呀,昨晚我们可真是疏忽大意了,一点儿防备措施都没做,结果今晚他们全都腾云驾雾离去了。”这话一经说出,在场众人皆齐齐仰望天空,虔诚地叩拜致谢。如此一来,这番言论很快便传遍了整座城池,无论是城中的官员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知晓此事。于是乎,那些大户人家赶忙准备了丰盛的五牲花果,前往往生祠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唐三藏师徒的感激之情和敬意,这里暂且不再赘述。
却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餐风露宿、栉风沐雨,但所幸路途还算平坦安宁。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行走了半个多月之久。忽然有一天,眼前出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唐僧见状,心中不禁又涌起一阵惊惧之感,忙对三个徒弟说道:“徒儿们啊,你们看前方那座山岭山势险峻陡峭,咱们此番前行务必要加倍小心才是!”
行者面带微笑,轻声说道:“师傅啊,您就放心吧!咱们走的这条路已经快要接近佛地啦,断然不会再有什么厉害的妖邪出没。您呐,就放宽心,别老是忧虑这忧虑那的。”唐僧听了行者这番话,微微皱起眉头回应道:“徒儿呀,虽说距离佛地确实不算太远了。可是前些日子路过那座寺庙时,寺里的僧人曾告诉我们,从天竺国的都城往下还有足足两千里的路程呢!这到底还要走上多久,谁能知道哟。”行者一听,眨眨眼,略带调侃地对唐僧说:“师傅,您莫不是把乌巢禅师传授给您的《心经》给忘掉了不成?”
唐僧连忙摇头否认,郑重其事地回答:“那《般若心经》可是为师随身携带的宝贝,自从乌巢禅师教导之后,哪一天我没有诵读,哪一个时辰我敢忘却?就算是倒着念,为师都能够流利地背出来,怎么可能会忘呢!”行者嘿嘿一笑,接着说道:“师傅,您光是会念可不行哦,您有没有向那位禅师请教过如何理解其中深意呀?”三藏脸色一沉,有些不满地反驳道:“悟空啊,你怎能这般说话!难道为师不曾领悟其中道理吗?倒是你来给为师讲讲看,你究竟懂不懂这《心经》?”行者双手抱胸,自信满满地回答道:“师傅,这《心经》嘛,弟子自然是懂得的,而且解得很透彻呢。”说完这话,师徒二人便不再言语,继续默默前行。
旁边的八戒笑得前仰后合,而沙僧则是满脸欢喜,说道:“你这猴子,嘴巴倒是厉害!咱们都是做妖精出身的,又不是哪里的禅和子,听过讲经说法,哪里算得上是应佛僧呢?你在这里装模作样,摆什么架子,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现在却不作声了?有本事就讲讲看,请解一下啊!”沙僧也附和道:“二哥,你别信他。大哥就是喜欢扯些长篇大论,哄师父走路呢。他也就只晓得弄棒耍棍罢了,哪里懂得什么讲经啊!”三藏听了,说道:“悟能、悟净,你们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的真义,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就在他们师徒几人交谈之际,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途,翻过了好几座高低起伏的山冈。忽然,路旁出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只见这座寺庙既不算特别庞大,也并非小巧玲珑,恰到好处地矗立在那里。寺庙的屋顶覆盖着琉璃碧瓦,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而四周的墙壁则呈现出一种半新半旧的状态,那八字形的红墙显得庄重而古朴。
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寺庙周围有一些苍翠的松树,它们高大挺拔,树冠犹如巨大的伞盖一般,偃伏在地。这些苍松历经岁月沧桑,或许已有数千乃至数万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屹立不倒。与此同时,耳边还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宛如琴弦拨动所发出的悦耳音符。然而,谁也说不清这条溪流究竟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流淌,又是由哪位开山祖师特意留下的。
当众人来到山门前时,抬头便能看见一块高悬的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书写着四个大字——“布金禅寺”。而在旁边的悬匾之上,则题有“上古遗迹”四个字,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寺庙悠久而神秘的过去。孙悟空定睛一看,口中念道:“布金禅寺。”猪八戒也跟着附和道:“没错,正是布金禅寺。”
此时,骑在马上的唐僧陷入了沉思之中,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布金’……‘布金’……难道这里就是传说中的舍卫国界吗?”一旁的猪八戒听到师傅这样说,不禁感到十分惊讶,连忙说道:“师父,真是奇怪啊!我跟随您这么多年,向来都不识路,没想到今天竟然能认出此地来了。”
三藏缓声说道:“并非如此啊。我平素时常研读经文典籍,其中曾提及佛祖当年身处舍卫城中的只树给孤园。据说这座园子乃是给孤独长者向太子求购而来,目的便是邀请佛祖在此讲解真经佛法。当时那太子言道:‘我这园子绝不售卖。倘若他执意想要买下我的园子,除非能用黄金铺满整个园地方可。’给孤独长者闻听此言后,毫不迟疑地随即用黄金铸成砖块,密密麻麻地铺遍了整座园地,最终成功从太子手中购得了只园,并得以恭请世尊亲临说法。依我之见,眼前这座布金寺或许正是源自于这段典故呢。”八戒听闻不禁咧嘴大笑道:“哈哈,真是好机缘呀!倘若真如大师兄所言,这寺庙确实与那段故事有关联,那咱们不妨也趁机去摸索几块金砖下来,拿去赠予他人也好。”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过了好一会儿,三藏方才缓缓下马。
师徒四人走进山门,但见山门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的挑着担子,有的背着包裹,还有的推着车子,整车整车的货物堆积如山。有些人就地而坐稍作歇息,有的则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突然间,人们瞥见了他们师徒四人,只见那为首的师傅相貌英俊不凡,而后面跟着的徒弟们却是一个比一个长得丑陋怪异。众人见状心中不由生出些许惧怕之意,但还是纷纷主动让开了道路。三藏深知出门在外不可轻易招惹是非,于是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诸位施主莫要惊慌,贫僧等皆是文雅之人,还望多多包涵,切莫冲撞了各位。”一边说着,一边加快脚步朝着寺内走去。就在这个时节,众人皆有所收敛,言行举止变得庄重起来。当他们转过金刚殿之后,忽然间,只见一位身着袈裟的禅僧缓缓地走了出来。这位禅僧相貌堂堂,气质不凡,令人眼前一亮。果真是:其面容犹如满月般光洁明亮,散发出柔和而宁静的光芒;身躯好似那菩提树下修行多年的高僧,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他手中紧握着锡杖,衣袖随风飘动,脚下穿着芒鞋,踏在石头铺就的道路之上,每一步都显得轻盈而稳健。
三藏见到这位禅僧,赶忙上前问候行礼。那禅僧见状,也是匆忙回礼,并开口问道:“大师您从何处而来啊?”三藏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回答道:“贫僧乃是陈玄奘,承蒙东土大唐皇帝陛下旨意,派遣我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今日路过贵宝地,冒昧前来拜访,还望能在此借宿一晚,明日一早便继续赶路前行。”那禅僧听闻此言,微笑着说道:“这荒山野岭中的寺庙本就是供十方信众常住之地,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来此参拜祈福。更何况像长老您这样来自东方大国的神僧呢,能够得到您的光临并接受供奉,实乃本寺之荣幸啊!”三藏听后,连连道谢。紧接着,他便招呼身后的悟空、八戒和沙僧三人一同跟随那位禅僧前行。
几人穿过迂回曲折的回廊,经过弥漫着阵阵香气的香积厨,径直走进了方丈室。进入室内后,彼此再次行相见之礼,然后按照宾主之分各自落座。行者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则默默地垂着手坐在一旁。
且说此时寺庙之中听闻来自东土大唐的取经僧人已然抵达,这消息犹如一阵疾风迅速传遍整个寺院。无论是年长资深的长老,还是初入佛门的行童,亦或是那些长期居住于此和暂时借宿的僧人们,无一例外地纷纷赶来拜见。待众人相互见礼之后,便奉上香茗,稍作歇息。
片刻之后,斋饭准备妥当,一一摆放上桌。此时,长老刚刚开始诵经念偈,以感恩佛祖恩赐之斋食。然而,那贪吃的八戒哪里能按捺得住性子?只见他眼疾手快,抓起馒头就往嘴里塞,紧接着又端起一碗素食和粉汤,三两下便搅拌在一起,然后风卷残云般地一股脑儿吞进肚中。
此刻,方丈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有些学识渊博之人不禁赞叹起三藏法师的端庄仪态和威严气质;而一些生性活泼好动、喜好玩乐的,则饶有兴致地看着八戒狼吞虎咽地进食模样。
就在这时,一旁的沙僧眼神机敏,瞥见八戒如此失态的吃相,连忙伸手在其腰间暗暗掐了一把,并轻声提醒道:“斯文些!”不想,八戒正吃得兴起,被这么一掐,顿时慌了神,着急地叫嚷起来:“斯文,斯文!可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沙僧见状,忍不住掩嘴轻笑,低声对八戒说道:“二哥呀,你有所不知。这世间所谓的‘斯文’之人多如牛毛,但要论及他们腹中的真实情况,恐怕与你我并无二致呢。”
八戒这才肯停下。三藏念完了结斋的经文,左右的人撤去了席面,三藏向寺僧道谢后,便问起东土来的原因,三藏提到了一些古迹,随后才问起布金寺名字的由来。那僧人道:“这座寺庙原本是舍卫国的给孤独园寺,也叫只园。因为是给孤独长者请佛讲经,用金砖铺地,所以又改了现在的名字。我们这座寺庙往前望去,就是舍卫国。那时给孤独长者正在舍卫国居住。我这座荒山原本是长者的只园,因此就叫给孤布金寺。寺庙后面还有只园的基址。近年来,如果遇到大雨滂沱,还会淋出金银珠宝。有福气的人,常常能捡到。”三藏道:“这话果然不虚,是真的!”
又开口问道:“我方才踏入这座宝山之中,就看见你们寺门之下的两侧走廊里停靠着众多骡马和车辆,还有不少挑着担子的行商,他们怎么会选择在这里歇宿呢?”一众僧人赶忙回答道:“我们这座山啊,被称作百脚山。早些年的时候倒还算是安宁太平,可是近些日子以来,由于天气变化无常、周而复始,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竟然滋生出了好几个蜈蚣精。这些蜈蚣精时常出没于道路下方,伤害过往行人。虽说不至于立刻取人性命,但着实把人们吓得够呛,都不敢轻易从这里经过。就在这山脚下呀,有一座关卡,名字叫做鸡鸣关。只有等到公鸡打鸣的时候,人们才有胆子通过那座关卡。而这些行商客人们因为到达此处时天色已晚,如果继续赶路恐怕多有不便,所以只能暂且借助咱们这片荒山野岭住上一宿,等待鸡鸣之后再动身启程。”唐三藏听闻此言,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也等天亮鸡叫以后再出发吧。”师徒几人正在交谈之际,只见有人将斋饭端了上来,并分给唐僧等人食用完毕。
此时此刻,天空中的上弦月皎洁明亮,宛如银盘一般悬挂在天际。唐三藏与孙悟空趁着月色悠闲地散步,忽然间瞧见一个道人匆匆赶来禀报:“我们家老师爷想要见见来自中华大地的人物。”唐三藏急忙转过身来,果然看到一位年老的和尚正手持一根竹杖缓缓走来。这位老和尚走到近前,先是向三藏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问道:“请问这位莫非就是从中华而来的师父吗?”唐三藏连忙还礼答道:“贫僧正是,实在不敢当。”老和尚对三藏连连称赞,表示钦佩不已。紧接着,他又询问道:“敢问老师今年贵庚几何?”
三藏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说道:“贫僧已然虚度四十五个春秋了。斗胆请教老院主您高寿几何啊?”只见那位老僧面带微笑,缓声回答道:“呵呵,与老师相比,贫僧痴长一个花甲之年呐!”这时,站在一旁的行者忍不住插话道:“那依俺老孙来看,今年您可就整整一百零五岁啦!嘿嘿,那您猜猜俺老孙又有多大年纪呢?”老僧眯起眼睛,仔细端详了一番行者,然后摇着头说道:“师家您相貌古朴、神情清朗,更何况这月夜之下,贫僧眼神昏花,实在难以看得真切呀。”众人就这样闲聊了好一会儿,随后便一同走向后廊。
三藏边走边问道:“方才听闻您提及给孤园的基址就在此处,不知究竟位于何方呢?”老僧伸手朝着后门方向一指,应声道:“出了这后门便是了。”说着,赶忙吩咐小和尚打开门来。众人放眼望去,只见眼前乃是一块空旷之地,地上还散落着一些用碎石堆砌而成的墙脚。
三藏见状,不禁双手合十,感慨万分地叹息道:“遥想当年,那位名叫檀那须达多的施主,曾经慷慨解囊,不惜以金银财宝救济那些贫苦患病之人。只园因此得以留存千古芳名,然而如今这位大善人的身影又在何方呢?是否正伴随着觉罗高僧一同修行呢?”说完这番话,三藏抬头望着天上那轮明月,缓缓迈步前行。
待到行至靠近后门外的一处高台之上时,三藏稍作停留,又坐下来歇息片刻。突然间,一阵隐隐约约的啼哭之声传入了他的耳中。三藏连忙凝心静气,侧耳倾听起来。只听得那哭声中夹杂着呼喊爹娘的话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哀伤。听到这般凄惨的哭声,三藏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酸楚之感,眼眶渐渐湿润,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下来。他回过头去,询问身后的一众僧人:“不知是何人在此处如此悲痛欲绝地哭泣呢?”
老僧见唐僧和行者询问,赶忙命众僧先回去煎茶。待众僧离去,四周无人之时,老僧方才对着唐僧和行者恭敬下拜。三藏见状,连忙上前搀起老僧,说道:“老院主,你为何行此大礼?”老僧缓缓说道:“弟子我年岁已过百,也算是略通一些人事。每当我在禅静之时,也曾见过几番奇异的景象。而老爷师徒的到来,弟子我略知一二,与他人有所不同。若要说及悲切之事,恐怕非这位师家,难以明辨清楚。”行者听闻,急切地说道:“你且快说,究竟是何事?”
老僧缓缓说道:“想起来啊,就在去年的今天这个时候,当时弟子正在潜心修行以明悟心性、映照明月之际,忽然之间听闻一阵疾风呼啸而过,紧接着便传来阵阵悲切哀怨的声音。于是弟子赶忙下床,急匆匆地赶到只园基上查看究竟发生了何事。待到走近一看,竟是一名容貌姣好、端庄秀丽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