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御座前。
小万历坐直身子,朝着一旁的冯保说道:“请元辅召对!”
很快。
张居正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小万历看了一眼申时行与王锡爵的联名奏疏,说道:“元辅,朕以为申学士与王祭酒为朕定制的考成式课业甚是有心,当重赏。”
“朕课业虽重,然也没有三位阁老处理朝务辛苦。不过,朕觉得,朕当下的薄弱之处是朝政实务,而非纸上文章,故而也觉得此法暂不可行!”
“陛下圣明!”张居正拱手道。
张居正将两份奏疏放在一起,其实就想看一看小万历的决策能力。
若小万历以“课业甚是辛劳”为由,驳此奏疏,就无法妥善处理户部尚书王国光的请辞奏疏。
张居正便会训斥小万历一番,然后再教给他正确的方法。
当皇帝,不能叫苦,不能叫累,不然群臣都将习之。
今日称课业苦累。
来日亲政如何能撑得起更加庞大繁杂的朝务。
张居正对小万历“实务重于课业”的回答相当满意,接下来便想听一听他如何处理王国光请辞之事。
寻个好理由将王国光留下来,甚是困难。
……
随即。
小万历又翻开王国光的请辞奏疏。
“元辅,朕欲准了户部尚书王国光的请辞奏疏。”小万历开口道。
张居稍微有些惊讶。
他轻捋垂到腹部的黑色长须,看向小万历,想听一听理由。
当下的张居正。
非常喜欢小万历对他的票拟提出质疑。
因为这说明小万历在思考。
虽其质疑大多无效,但张居正却能听出小万历存在的问题,然后为其解惑。
此法,尤为有利于训练小万历处理朝政实务的能力。
小万历望了一眼沈念,接着道:“刚才,朕问了一下沈检讨。”
“王尚书自隆庆五年担任户部尚书以来,曾于隆庆六年七月请辞,万历三年二月、三月、十二月分别请辞,本月初九请辞,外加今日,共计六次,请辞理由主要有两种,一是归家终养年老亲人,二为年老致仕。”
负责起居注的史官,除记注外,还要负责翻阅编撰群臣章奏,将与小万历有关的内容,纳入其中。
故而许多大臣上奏之事,起居注官最为清楚。
沈念能准确说出这些信息,实属正常。
小万历缓了缓。
“其实朕知道,是王尚书太累了,受的窝囊气太多了,他该歇歇,也有资格歇一歇,毕竟已过花甲之年,但朕并不想令他彻底致仕,而是待他休息一年半载后,若身体可行,再重新启用。”
“另外,朕知王尚书主编的《万历会计录》已经完成,此功甚大,应该褒奖。元辅以为如何?”
张居正眉头微皱,面带迟疑。
户部作为大明的钱袋子,看似有钱有粮有矿。
其实户部尚书憋屈得很。
谁都想朝着这个钱袋子里抓钱,分多分少都会被埋怨偏私不公,到年底一看亏空了,更遭埋怨!
王国光能在这个位置上干五年,实乃是因他做事干练,甚是称职。
尤其是考成法施行以来,一笔笔账,算得清晰明确,使得内阁压力骤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