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他开局一个碗明穿 > 第74章(第1页)

第74章(第1页)

“你也这么想?”朱元璋的意见与徐达相同,他只是没料到张士诚竟然真的愿意暂时忍下对元军的仇恨,做了元军的一条狗。

张士诚东边就是朱元璋,北边是刘福通,西边就是元军大部,他想要发展必须选定一个方向发展。对于朱元璋,他本就心怀忌惮不愿攻打也不愿联合,而若是联合刘福通抗元,元朝势大,即便真打下来了地方也无法彻底将元军击败。况且之后地盘的分配又是个问题,他到底不是白莲教红巾军那一脉,两支部队间矛盾重重,一旦闹翻,又要被元军捡了便宜。

这种情况下,他能够选择的只有向元军投降做招安军,攻下刘福通的地盘。

虽说朱元璋是陈友谅与张士诚的敌人,但他对这两人还是颇为了解的,他们两绝不会真的作了替元朝四处咬人的狗。张士诚攻下刘福通的地盘之后,选择的一定不是消耗兵力来攻朱元璋的城防,他一定会变成一头狼反扑元军。

听完朱元璋的理论后,李善长等人到底还是有些犹豫。这些分析都只是出自朱元璋对张士诚的理解,无法叫他们完全相信了。

朱元璋笑了笑,又说道:“即便如你们所说,张士诚放下了对元军的仇恨。他的弟弟张士德被元军害残了,但凭他从前功劳,如今依然在张士诚政权中拥有话语权。幼弟张士义是个荒唐角色,在这一点上完全支持张士德的复仇。张家如今只剩了三个人,两兄弟都仇恨着元军,却没有在张士德投降的时候闹出事来,你们觉得是为什么?”

他没有等别人给出一个答案,自问自答了:“因为张士诚肯定告诉了他们,这次投降不会长久。”

第四十一章

陈友谅的士兵是强征而来的,又一再地打败仗,军中渐渐怨声滔天。陈友谅抓了几个带头散发负面言论的,枭首悬于墙头,用暴力手段将他们的怨气强行压了下去。他又发布军令,一人叛逃,其直接长官要作连带责任一起枭首,逼得各个小旗防敌人似的防着自己的手下,不允许他们单独行动不见踪影。

这样的严苛手段下,好歹战斗时陈友谅还是拥有着七零八碎凑起来的十万人,虽然个人战斗意志都不高,但是凭着他们对这些州县地势环境的熟悉,到底没有太落下风。

只是防守终归无法取胜,而他已经退无可退了,汉阳城外便是朱元璋所率的军队,失了汉阳的城防,之后也只会一路败亡。

陈友谅看着站在自己面前一个个低着头的谋士们,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孤独感,这些人都惧怕他,因为他已经站的足够高,但他也明白,这些人没有一个对他是真正有尊重之心的。他们明面上战战兢兢,私底下对他的评论他都知道,无非是说他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但那些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到底有什么用处,不都只是空话吗。

尊崇这些,一心守护徐寿辉的彭莹玉最后却死在了徐寿辉的阴谋里,这不就足够说明这一点了吗?但为什么现在他明明已经是汉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了,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了,心中却没有足够的快意?

他找不出答案,目光流连在这些臣子的身上,只叫他们冷汗直流浑身发颤。

厅上的静寂终于被邹普胜并一身重甲走进厅中的张定边打破了,看见他二人,陈友谅的脸上才稍稍浮现出笑意:“辛苦二位了。”

邹普胜算是他的知己,也是汉政权的二把手。

张定边则是陈友谅唯一能够倾心信任的人,二人同是渔家出身,自小便一起玩耍打闹,互相知根知底。只不过陈友谅从前以为读书能够改变自己的地位,常常出入学堂,而张定边则对读书无意,每日里帮着大人干活,练出了好体魄。

只不过他天生聪慧,虽不识书上的经文讲义,却是根据平日里劳作的观察很懂些大道理,自学了天文地理,对医术也是颇为精通,陈友谅遇事不决很乐于询问他的意见。

再无退路的情况下,陈友谅已决定了与朱元璋正面战斗,所定战场自然是他较为熟悉的水面。

如今的朱元璋已经琢磨出了三段式火铳射击的布阵方法,虽然每个火铳兵为了灵活性,所能携带的火药有限,但一支火铳兵部队在全是冷兵器的陆战战场上,几乎是碾压一切的存在。

陈友谅吃了几次亏,打听了火铳的原理后,竟然想出了个奇招,用羊肠盛装河水,捱过火铳兵第一波攻击后便顶着第二波攻击向他们冲锋投掷。火药杂质本来就多,再一受潮更难点燃,竟然也逼的朱元璋不得不撤回火铳兵。但这样做,陈友谅的损伤也远比朱元璋大,真要到了最终决战,朱元璋不顾火铳兵的死伤,硬是与陈友谅拼,陈友谅也没法赢。

因此,他最终决定在水上决出胜负,火药在水面上使用时不如在陆上那么好用,为此,陈友谅还特意挑选了一处容易起雾的水域。

只是如今他聚拢兵力在了一处,军粮便不够了,紧急状况下,他决定向各个城中富户强征粮食,而邹普胜与张定边便是被陈友谅派出去做这件事的。如若不愿将存粮全缴,便会被定罪成私通朱元璋的人,正大光明地抄家关人。

邹普胜与陈友谅性情相似,不觉得这种情况下这么做有什么错,倒是张定边心中不安,不是太赞同。他眼瞧了一位富户被因此逮捕,富户年岁才七岁的小女儿奔跑着穿过士兵间的缝隙,冲到了他的面前跪地哭求不要抓她的父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