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桌上贵妇三人只陈夫人带了妾侍,另两个夫人是汤和家的苏夫人,刘基家的王夫人,她两都饶有兴味地看向姜妍。最后一人则是朱元
璋二哥家的女儿,宁晖郡主朱馨。
建国后朱元璋四处打听大姐,二哥和三哥的消息,得到的都是噩耗。只听闻二哥有一个女儿还在这世上,便将她迎回了京都,赐名朱馨,封了宁晖郡主赐了郡主府。
她身份陡然转变,性子上变得十分小心翼翼。因此她虽然对姜妍很好奇,也压抑着自己的好奇心,只羞怯地说了句:“姜姑娘好。”
她的眼和朱元璋很像,都是一样浅浅带些含蓄的内双,眼角微微上翘。姜妍望着她那双眼,忽然就开始想象朱元璋此时在做什么了。这个时辰,他应该刚刚睡过午觉,在书房里看书了吧。
姜妍只微微出神想了一想,灵魂竟然似被抽体而出,视角陡然转到了灰陶碗身上,看见朱元璋正翻阅着《资治通鉴》。她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张茜见她发愣拍了她一下,她一下子回神了过来,身子反射性地一弹,竟然摔坐在了地上。
张茜急急地扶了她起来:“怎么摔着了,我吓着你了吗,没伤到哪里吧?”
“没事没事。”姜妍从恍惚的状态回复,拍了拍沾了些灰尘的裙子:“想事情想得有些出神,一下子没站稳。”她不敢再当着这许多人去想朱元璋的事了,怕又发生刚刚一样的情况。
同一时刻,朱元璋刚要将书翻页,忽然感觉衣襟中的灰陶碗震了一下。他连忙将它拿了出来,观察了一会儿却没发现它有什么动静,只以为是自己思念姜妍想得都有错觉了。这下他看书的心情也没了,将灰陶碗放在桌案上,就这么看着出神。
姜妍坐定,汤和的夫人苏夫人先开了口:“姜姑娘,我听我夫君说,你在朝堂上一番话,将文官们都给说愣着了,连李善长李大人都承认了你的能耐?”
汤和与李善长不和,连带着他们两位的夫人也感情不好。陈夫人脾气好,听了这话只是看了一眼苏夫人,称赞了一句:“我夫君确实觉得姜姑娘才学渊博。”然后她便拿起眼前的茶盏,喝了一口茶没有与苏夫人辩驳。
年长的妾侍拿干净的帕子替她擦了擦沾着茶渍的嘴角,二人对视一眼稍一笑。年少的那位则看着苏夫人紧皱了眉,抿着唇似乎是在忍着自己的愤恼。
“我说的是商事的一个新框架,各位大人没有确实接触前,难免感觉陌生。李大人赞我也不过是在谦虚。”姜妍并不记恨李善长,与陈夫人也没有仇,只平淡地化解了苏夫人这句话里对李善长的针对。
陈夫人感激地看了一眼姜妍,向她点了点头。
苏夫人撇撇嘴,刚要再说些什么,王夫人也浅笑着开口了:“苏夫人,我不懂商事,你也不懂什么商事吧。咱们是来聊天的,找个你我都不懂的东西聊,能聊得下去吗?”
她这话说出来,苏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王夫人看向姜妍:“我倒是对姜姑娘在朝堂上说的另一番言论很感兴趣,你觉得女子的眼光不该只限在家宅中对吗?”
刘基从前在元朝做官,王夫人也是官家小姐,她父亲只她一个独女,教得她会读书写诗,经史著作她也都略略读过一些。嫁给刘基后,刘基爱重她这一点,也常与她说些政治上的事,让她变得更加通透。
“是,我觉得女子应该有一个与男子一样发挥的平台。”
王夫人笑了笑:“这就是你参加科考的原因吧,走正经科举道路,做大明朝第一个女官,开先河鼓励后来者也努力考取官职?”这件事自从李善长带着她的考卷入宫就半公开了,刘基也就告诉了自己的夫人。
姜妍皱起眉,她是凭着朱元璋的偏心,又取巧了考试题才堪堪有可能考□□名的。鼓励其他女子一样科考,不太现实
“看来你自己也明白。像你一样聪慧
到可以考取功名的女子,本来凤毛麟角。况且你如今科考是伪装成男子,借人身份。即便往后陛下真的同意让女子参加科考,她们的父母也不会觉得她们能考中,一样逼着她们嫁人。”王夫人看着自己点缀了粉色花瓣的指甲:“姜姑娘,你可以成为大明朝第一个女官,但怕是也是唯一一个。”
第五十五章
王夫人柔和的目光落在姜妍身上,微笑着问道:“姜姑娘是为了天下广大女子着想不错,却没有考虑清楚,朝廷的官职只有那么些,为官从政考量考生能力自然千挑万选。倾一家之力,寒窗十余载尚且有考生屡试不中。这样的付出,有多少女子能够担得起?男子不中仕,一样可以娶妻生子从事其他营生,女子若是不中,可就错过婚嫁的年龄了。”
“那如果为女子特别设立女官,让男女分开考呢?”
“姜姑娘。”王夫人叹了一口气:“你既然指望着男女平等,又要差异化考试,现实吗?这个女官的含金量能有几分,靠着分开考才站上朝堂,你觉得朝臣们能看得起这些女官,听得进她们的意见吗?”
姜妍原本的计划就是为女子开设女官,此时却被王夫人给否了。
“况且一个没法全心投入家庭中的女人,在大多数丈夫眼中,确实就是失了本分。即便你再怎么不心服,现实就是如此,这样的姑娘很少会有人愿意娶回家中的。”她话落,苏夫人与陈夫人也都认同地点了头,如果她们找一个媳妇儿,也会愿意找一个全心家庭,让儿子不用担忧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