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八四)
被他用那种深切的目光注视着,用那种注入了强烈期盼的语气请托着,我却没法一口就答应下来,此事著实让我甚感歉疚,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回欺负汴梁之宝的罪人。
我迟疑了一会,低下头,只能如同曾回答青师兄的邀请一般,回了他一句:再让我想想吧。
白玉堂和丁月华二人还会在自己家中再住上一段日子,安全无大虞,还有些时间,让在下我好好地,再想一想。
(一七八五)
有件事不得不于此顺带提上一提,就是丁月华丁家女侠自从经过上述这场运河埠头旁饭馆里的大胃王挑战赛后,便一战成名,隔日就以自称的化名登上了汴梁逸闻的头条版面,惹得京人争相传颂,尤其在各式饭馆口谈间更蔚成了一则传奇!
在这之后,但凡丁女侠尚在汴梁的期间,每每外出上馆子吃饭,都会引发起路人夹道的围观。
话说汴梁这座京城汇集了来自四海八荒的珍奇之物,亦常可见到各式样的奇人献艺,是故长居在此处的京人们,便是仅为一名小老百姓,亦皆各是眼界开阔,对新奇事物的接受度特别高——因此有不少路人在围观赞叹之后,还会好奇上前找丁女侠(易名『岳娘子』中)搭话,向其请教好胃口的秘诀。
在「能吃就是福」的思维影响下,许多人竟因此便将「大胃」此种现象,扭曲视成一种一等一福气的象徵,不少有钱又有闲的富人贵族间,纷纷开始流行起将胃口撑大这种奇怪的运动,间接引发出一股推崇「大胃王」的社会风潮。
——此举间接激发了餐饮业界求新求变的生意头脑,各式饭馆酒楼间自此常定期开始举办起各种不同内容的大胃王挑战赛,一来刺激买气,二来新饭馆还可以顺道藉此争争曝光率提高个知名度,真可谓两全其美。而夺冠之人不但可享饭钱全免优惠,还可以获颁荣誉锦帜一面,挑战失败者则需负担全额的酒菜钱,兼之报名费没收。
此举一开,渐有一窝蜂人以巡礼于各式挑战赛搜集锦帜为其生活目标,风行到时人还特为此类竞赛活动取了个专有的称呼,谓之为:「大饭桶赛」。
一时之间,京内大肚腩盛行。
仿唐之审美风由此短起,衬托得彼时隐约已有发福迹象的包大人都快要显成了个苗条的瘦子,足见此风气歪长程度的夸张。
再然后,由于瘦者成胖、胖者更胖,朝堂上有月饼身材的人数日益增多,连深居于宫中的顶头官家都不免注意到了此种复古的现象,据说究明缘由后还曾一度好奇到以微服出巡,跑去亲身体验了一回所谓民间风行的「大饭桶赛」为何物——
据说不小心参加到的还是最高等级的「巨饭桶赛」规格,选手们无不是膀大腰圆人人可媲美相扑手的壮汉子,我们文雅秀气的好官家,坐在这群「强人」里边,简直就像被扎进河马堆里的大白鹅,显得特别的鹅立河马群,简直夺尽了当场围观群众的目光!
其后,罢朝三日。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圣体微恙,偶染风寒」,休朝静养了整整三日才听说「龙体稍缓」。
可是从宫内八卦渠道里流传出来的版本,则表示罢朝的原因纯粹是因为我们的皇帝在「巨饭桶赛」那日吃得太撑了,胀坏了身体,得休养数日才将能肠胃养回来……
重新上朝的当日,位于九五至尊的官家立马就下了一道新令,内容严加谴责了时下崇尚大胃王的不良风气,并全面禁止此种「饭桶赛」系列的活动,违者要勒令关店重罚。
首先,诏令以一句笼统的保健守则开头,曰大宋子民应注意平日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后饭」来赡养自己的健康,强调对饮食应采取「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的态度,严正指出时下「大饭桶」风气的种种弊害,表明暴饮暴食乃「伤身之举」,「若好其道,则气血自亏,寿命自短」,后果十分严重!
故「为朕子民康泰计」,「大饭桶赛」应全面禁止,再不得举行,否则「违者重罚,绝不宽待。」
末尾,未免前文用词遣字有太过文言之虞,导致一般百姓有看没有懂,误会皇帝的一番好心意,甚至贴心地让负责起草诏书的臣子补上了一句通俗好懂、琅琅上口的口号做总结,曰:「吃饭省一口,活到九十九!」
结尾语乃:「朕之子民当谨慎奉之。」
下令城内各处张贴诏告,诏令即刻生效。
东都大饭桶传说,就这么成为京人拿来形容昙花一现的代名词。
造句范例如下:
唉,良辰易纵,美景难留,年华一如大桶饭,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时至今日,此种用法仍是不时偶有耳闻。
作者有话要说: 读心术剧场----
展昭的心声:「……一见展某过来便要走?他这是甚意思!」
展护卫的内心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