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场合,大家胃口都不会特别好,很多菜都只吃一口便叫人端下去。
但是,看北唐的那些人,他们是真的很尊重食物,不管上的什么菜,一律全部吃完,至于倒满的酒杯,也是会瞬间空掉,伺候他们的宫人怕也是累得够呛。
沈万紫想起他们在春满楼吃的那顿饭,也是没有剩下一点残羹,全部都光盘了的。
她有话想跟宋惜惜说,但现场除了吃饭的声音,就没有人说话,她也不好说。
不过,姐妹之间交流了一个眼神,便都知道对方的意思了。
沈万紫想说北唐的人出现在这里,或许和谈判有关。
宋惜惜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她一时摸不准他们是来斡旋调停的,还是来帮西京的,如果是前者固然是更好,估计谈判不会耗费很长时间便可签下条约。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是拉锯战了,有北唐作为他们的后盾,商国很难谈。
商国这边的使臣,如李德槐和鸿胪寺卿心里大概也都明白,所以他们也没了方才的狂喜之色,反而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对眼前的菜肴也没多大的胃口。
可大家都在吃,他们也只得慢慢地吃着。
这大概是他们参加过最诡异的宫宴,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可怕寂静。
宫宴准备的菜肴有三十二道,但每一道菜肴的分量都很少,宫人鱼贯而入,一道道地上,一盘盘地撤。
有人想举杯,结果也是和元新帝方才一样,扫了一眼之后,把杯里的酒喝完,放下,继续吃。
终于,三十二道菜上完,北唐的人也都吃完了。
他们停下,大家也终于可以停下来。
安丰亲王擦拭了嘴角,笑着用西京话说了几句,宋惜惜听译官的翻译,安丰亲王是在夸赞菜肴美味可口,酒也是上品,很感激元新帝的热情招待。
宋惜惜想起他们在春满楼的时候,说起商国话那叫一个流利,仿佛他们就是商国人一样。
现在,他说着西京话,也流利得很。
宋惜惜忽然想起师父说过,安丰亲王夫妇是常年在各国间行走的,留在北唐的日子反而是少。
元新帝也说话了,但这一次用的是西京话,由译官来做翻译。
译官告诉大家,“西京女帝邀请安丰亲王到来,是为两国谈判做见证的,希望能在这一次的谈判中,双方达成有利于两国的协定,不使两国百姓再陷入战乱之中。”
见证。
这两个字依旧没能体现出他们真正的来意,是前者还是后者,又或者是其他,不好说。
李德槐回道:“我们商国很欢迎安丰亲王为两国谈判来做见证,我们将在不损害两国利益之上,极力促成和平会谈,签订有利于双方的公平公正的约定。”
译官翻译了之后,安丰亲王笑着说:“既然两国意向是一样的,那想来也不难谈的,我是代表北唐来为你们做见证的,希望最后的结果能皆大欢喜。”
安丰亲王这话却给了商国人很重的心理负担。
他并非以个人身份来,而是代表了北唐,也就是说北唐有意介入两国之间的事。
如果他们真站在西京这边,商国要不得罪北唐,就要做出更进一步的让步。
因为来谈判的时候,皇上便说了,尽量寻求和平,最好是双方都能让步,但让步有个限度,不可能真按照西京怎么说,便怎么划分的。
现在北唐掺和进来,估计只让这一步,未必能把事情办了。
西京大费周章将北唐的安丰亲王夫妇请来,想必也料到商国浅让一步的打算,他们不会满意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