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星的目光落在那个少年人身上,小小的惊讶。弘星的哥哥们也有惊讶于少年人的才思敏捷。少年人的同伴们自然更是夸个不停。
年少有为、才华横溢、不输建安之才……等等话儿不停地说,注意到这边四五个大小孩子之后,更是笑。
刚刚那个少年人还上前一步微微弯腰,问道:“小娃娃长得真好。大气、精致、灵动、贵气……哎呦呦,告诉金农哥哥,叫什么名儿?”
弘星生怕人认出来他,当然不能说名字。
小奶音清脆响亮:“娘亲说不能告诉陌生人名字。”
!!!
那伙人又是大笑。
弘星:“……”
哥哥们不大喜欢他们的直白问话,抱着弘星弟弟就要离开,哪知道刚抬脚就听到一个盐商老爷的人有模有样的吟诵诗词。
“柳絮飞来片片红……”
半句,卡住了。
饶是刚刚只学会背诵诗词的弘星也能听出来,不大好听。可是刚刚那个自称“金农”的少年人又开口了。
“此乃元人之诗,完整的两句是‘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哥几个和他们的同伴一样,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肥胖盐商,高高兴兴地赠送少年人五十两黄金,以谢解围之恩。
侍卫们:我屮艸芔茻。
哥哥们:江南果然文采风流!
弘星眼神儿疑惑:如此有才之人,讨好一个盐商?为了银子吗?
小系统机灵地冒出来解惑:“小主人,食盐乃是上至天皇贵胄,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必需的物品。
明中后期的盐法改革给商人们提供契机,富裕起来的盐商为了攀附官府,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走的是“贾而儒”的路线。
仿效文人主持风雅活动,广交文友,与士子、书画家密切往来,并以雄厚的财力资助他们,一方面使得两淮文化气氛空前活跃,一方面也使得两淮盐商的文化‘崇拜’思想更加严重。
其中一部分盐商兼具商人和文士的双重身份,马家、江家、汪家、许家、孙家、程家……一方面积极参加科举,一方面积极结社吟诗,长期收留落魄文人。
如今天下人都知道,盐都扬州是“怀才抱艺者,莫不寓居于此”的文化之都,有所需求的读书人都跑来扬州……”
弘星听着,模糊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