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沈青一般上马甲号,也就发个文章上去,很少注意自己粉丝量的变化,也很少关注读者的留言。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出版了一本书,总会到各个网站上去看读者们给出的评价。她一直认为,被阅读就是文字的使命,所以那时候格外在乎。
但久而久之,也就没太大所谓了。
反馈好,她高兴。反馈不好,她也高兴。
反正无论怎样都是她创作的文字,文字有生命,文字会进化,她在这方面佛性了许多。
迟美怡倒是偶尔跟她说一声,哪个大v引用了你文章里的一句话,或者你的哪篇故事点赞量特别高。
虽说她开的是马甲号,但文风披不了马甲。当然有读者评论“大大的风格好像沈青哦”,或者直接开喷“居然抄袭一个惯抄,真是人以类聚”。
迟美怡报喜不报忧,从来没有把些话告诉过她。
沈青乐得自在,她写她的,其他事与她无关。
现在她的身份,可不是什么云大才女作家,只是个便利店店主而已。
简单的生活往往能带来纯粹的快乐。热爱与自由双丰收,日子真的很舒坦。
转眼间到了春天,万物复苏。
沈青在天气回暖之前,对于山雪还抱着期待。
但眼看着春雨一场场得下,春花一朵朵得开,气温一天天得升高,也逐渐失去信心了。
好吧,这个冬天注定与雪无缘。
其实她早就问过李沐沐了,李沐沐说,安山不是每年都下雪。隔个两三年下一次很正常。
每当下雪,就能带来一大波游客,那几天生意不要太好。
安山市,甚至是省里的主流媒体,都会写文章宣传安山山雪,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沈青不怎么在意自己的生意好不好,她只是单纯的爱好浪漫的雪景。
古时很多文人在安山的冬雪落时提过诗词歌赋,广为流传的甚至有写进小学课本里的。哪个喜欢诗词的人,会不神往这样的美景呢?
她觉得自己大概是运气不好,第一年,没机会见着。
但没关系,还有长长的以后呢。
她又想起落白岭的那块石碑,刻着“此地落白三丈外,他乡来客一尺前”的诗句。
很奇妙,众多著名诗人的作品,没有刻在石碑上。倒是这样没有署名不知出处的两句,刻成碑立在了落白岭。
写下它的人,一定是天生浪漫的人。
可能是个吟游诗人吧,浪迹天涯,遇见了落白岭的一场山雪。
关于石碑的来历,沈青每每想到它,都要作一大番猜想。
每次的猜想,还不尽相同。
她脑海里盘算,若是把自己这些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也能编成一本几十万字的书了。
通篇都是无端的猜测,都是神游的臆想,倒别有一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