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见董太后一党覆灭了,马上就用金银珠宝去收买何进的弟弟何苗和他的母亲舞阳君,又经常在何后那里溜须拍马,又幸存下来了。
送走董太后之后,何进并不甘心,暗中派人鸩杀董后于河间驿庭,把灵柩抬回京师,葬于文陵。何进得手之后,也有点感到害怕,就假装托病不出。这时,已经是司隶校尉的袁绍唯恐天下不乱,向何进进言道:&ldo;张让、段珪等在外传言,都是是您鸩杀董后,欲谋大事。我们如果不乘此时诛杀阉宦,后必为大祸。昔窦武欲诛内竖,机谋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若使尽力,事在掌握。此天赐良机,不可失也。&rdo;
何进听了也觉得有点道理,本想就此答应袁绍,但这个时候何进的弟弟何苗收了十常侍的好处。何苗进言道:&ldo;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今无端又欲杀十常侍,此取乱之道也。&rdo;
何进听自己弟弟这样说,也觉得很有道理,就先采纳了何苗的建议进宫找何后商议。何进进宫问何后,道:&ldo;我欲诛杀宦官一党,不知太后意下如何。&rdo;
何后道:&ldo;中官宦党掌握禁宫防卫和朝廷大部分的官职,现在先帝新丧,如果我们就杀旧臣恐遭天下之人非议啊。&rdo;
这个何进本就是没什么主见的人,见何后都这么说了也就答应下来,出宫而去。袁绍见何进出来急忙上前问道:&ldo;将军,太后什么意思啊,是否要诛杀宦官。&rdo;
何进泄气的道:&ldo;太后不答应啊,我们该怎么办。&rdo;
袁绍心里在想,要是让你们和宦官勾结在一起,那我们袁家岂不是没机会上台了嘛,一定要想个办法让他们两伙人火拼起来,这样袁家做为士族之首机会就要来了。于是袁绍上奏了一个导致东汉王朝彻底混乱的建议,袁绍道:&ldo;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rdo;
偏偏何进也是个笨蛋,听了居然大喜,道:&ldo;此计甚妙。&rdo;于是何进就下令广发檄文至各地诸侯,召赴京师。
何进一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各大臣的强烈反对。陈琳上谏道:&ldo;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邀大臣,临犯京阙,诸侯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rdo;
何进讥笑道:&ldo;尔等腐儒之见也。&rdo;
这时的曹操还是很忠于汉室的,曹操上谏道:&ldo;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败露。吾料其必败也。&rdo;
何进出身贫贱,本就没什么好气量,在袁绍这些士族面前还给三分面子的,但现在见到连太监的孙子都敢来教训自己,怒气就不打一处来,讽刺曹操道:&ldo;孟德此言是否含有私情啊。&rdo;
曹操听何进这么说大怒,直接拂袖而去,道:&ldo;乱天下者,必进也。&rdo;何进见曹操这等不给自己面子,本欲直接诛杀曹操,但见众大臣都在,才作罢。接下来,大臣们也都不敢发表言论了,于是何进就正式下令传召各地诸侯进京勤王。
自此,这个乱世的序幕正式拉开了。
第二十一章董卓进京(上)
朝廷召集各地诸侯进京勤王的召令顷刻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反应不一,其中,以西凉刺史董卓的反应最为强烈。
西凉刺史董卓,为人骄横跋扈,统领西凉大军二十多万,其中有将近十万是骑兵,因此常有不臣之心,得召之后大喜,点起二十万大军,使其女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
董卓的另一个女婿李儒上谏道:&ldo;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rdo;董卓听从了李儒之计,上表道:&ldo;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rdo;
何进得表大喜,传阅与百官,侍御史郑泰谏曰:&ldo;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rdo;
何进不纳其言,反道:&ldo;汝多疑,不足谋大事。&rdo;
卢植亦谏曰:&ldo;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rdo;何进还是不听,于是郑泰,卢植二人弃官而去。朝中大臣,去者大半。何进派人人迎接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
同时,何进的传召到达了青州萧言处,徐庶进言道:&ldo;主公,今董卓带领二十万大军进京勤王分明有不臣之心,天下必乱,我等应坐山观虎斗,等董卓搅乱大汉朝廷我们再出正义之师,则天下大乱可定也。&rdo;
萧言称是,但他心里知道,这天下之豺狼何止董卓一人,这董卓只是心比较急而已,其余如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孙坚等,皆为豺狼。
郭嘉亦进言道:&ldo;主公,我等应先先按兵不动,继续发展青州,天下诸侯多有不臣之心,可静观其变,等待目标明确之后方可各个击破,匡复汉室有望。&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