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左军大营。公子驷正在与众参谋一起围在军事地图前查看战情,这时,一匹快马由远而近飞驰而来,一个传令兵翻身下马,单膝跪倒,&ldo;叔詹袭宋大军遭到宋军伏击!请将军速发救兵,不然后果不堪设想!&rdo;公子驷淡淡地嗯了一声,转身继续看他的地图。传令兵还想催促,&ldo;将军!请马上速发援军!再晚可就来不及了!&rdo;公子驷大怒,&ldo;小兵竟敢威胁本将!来人!将他斩首!&rdo;传令兵一看事不谐矣,也不等人动手了,一骨碌爬上战马,去向叔詹报告去了。
公子驷踱了几步,好像下定决心地说,&ldo;嗯!我这就率大军直接攻打宋军大营!想必伏击我军的宋国部队必定不是主力!只要我率军直捣敌军大营,生擒李青苔,必可一举扭转战局!也可解救叔詹将军!&rdo;身后诸将都默不作声,就连傻子也知道,等到公子驷大军攻下宋军大营,生擒李青苔之时,只怕叔詹早已死于乱军之中。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表达不同意见。公子驷于是下令,&ldo;大军开拔!目标:宋军大营!&rdo;
郑军在小道上遭到宋军的突然伏击,一时间死伤惨重,大将叔詹拼命指挥大军突围,可是小路拥挤,四周都是湿滑的灌木丛林,一切有利地形又都被宋军占据,因此吃亏很大,组织了几次进攻都未能奏效。此时,宋军主力正在往郑国大营进击的途中,已经可以远远看到郑军大营的营门了。大将榛原美代子拔出腰刀,往前一指,&ldo;先攻破郑国大营者,赏千金,封中大夫!&rdo;身后的精锐门尹军及锐士铁骑从远处的高地上居高临下地冲锋而下,蜂拥向前,朝着目瞪口呆的郑军冲锋而来!大军卷起的烟尘足有数里!
此时,宋军榛原军重骑兵部队南宫奚虎一万余人正在疾驰回军大营,而他们不知道的郑国左军也正在不顾一切地直扑宋军大营而来!郑国左军的确是一支擅长长途奔袭的军队,他们不顾一切地拼命穿插,有的士卒掉队了,不去管他;辎重没有跟上,丢掉它;步兵赶不上,就轻骑突击!郑军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比起南宫部队的骑兵来说,还是差了一点点。双方几乎是同时赶到大本营附近的石桥,就在河边展开了鏖战!
这是一场智与勇,力与谋,意志与实力的真正较量!包围与反包围在这里演绎得淋漓尽致,情报与假情报在这里运用得炉火纯青,偷袭、破陷、冲锋、坚守、分进合击、长途奔袭……一种种战术被信手拈来,施展在了这广阔的中原战场上!宋郑两军鏖战正酣,却不知鹿死谁手?!
第一部玄鸟生商第十九章郑宋激突(下)
(更新时间:2007-4-110:14:00本章字数:2693)
这时偷袭郑军已经攻进了宋军大本营,并开始大肆放火。南宫奚虎一见大营火起,大惊失色,遂无心恋战,率军退往大营,公子驷怎肯放手?急忙挥军直进,南宫奚虎一狠心,拉住了一个打红了眼的旅都尉(大概管2500个人左右),&ldo;你就在桥边死守,一定要把敌人拖上半个时辰!&rdo;这名都尉声若洪钟地拍着胸脯,&ldo;没问题!&rdo;南宫奚虎拍了他一下,然后率其余部队直扑大营。这时,大营内郑军已占上风,但还有些残留宋军在做殊死的最后抵抗,因此战事一直未决。公子发十分恼火,因为经过这一仗,不仅自己所部行踪已经彻底暴露,而且速战速决拿下宋国大营的战术意图没有完全按计划实现。这样下去,可要影响整个战局啊!想到这里,他心一横,把盔甲卸了下来,赤膊上阵,后面跟着几百个一样杀红了眼的赤膊郑军。眼看宋国大营就要被彻底占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穿过一样,数不清的宋国骑兵纵马跃下高岗,直向这批郑军扑来!
公子发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两骑夹击,被干净利落地用马刀劈做两段!郑军大乱,南宫奚虎趁机挥军掩杀,直杀得郑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半拄香不到的工夫,公子发率领的五千郑军已经全军覆没!南宫奚虎此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过他顾不上休息,除了留一千骑守卫大本营之外,又率领其余骑兵风驰电掣地驰援石桥宋军去了。
这时,榛原军对叔詹大军的伏击战也已经进入了胶着状态,郑军虽各自为战,但往往十数人用战车,或盾牌围成一个坚固堡垒,宋军弓箭射不到,徒步冲锋也占不到便宜,反而白白牺牲了不少士卒。青苔感到一时半会不能结束战斗,于是吩咐榛原诸将留下继续围困叔詹所率郑军,而自己则亲率七千精骑迅速驰援大本营――他非常担心大本营,如果被郑军攻陷,对自己方的士气可是十分严重的打击啊!
青苔率军抵达大本营附近的石桥时,见南宫骑兵部队正在与郑国步兵鏖战在一起,混成一团,难以区分。而郑军也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付面前的宋军骑兵,丝毫没有注意身后的青苔铁骑。青苔见机不可失,拔出长剑,向前一挥,&ldo;有斩公子驷头者,封上大夫、赏三千金!&rdo;身后的骑兵挥舞着马刀,卷地而来!就象一道道黑色的闪电,瞬间将郑军还象点样的攻击阵形又冲乱了,郑军大乱!南宫奚虎一见大军来援,顿时精神百倍,加紧挥军急攻公子驷的卫队。公子驷见前后受敌,心下十分惊慌,不知是进还是退。就在这一彷徨间,郑军部队没了方向,就象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攻击力锐减,青苔与南宫奚虎都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挥军大杀,郑军为这凌厉的攻势所慑,不得不往一起靠,反而不自觉地把宋军的包围圈缩小了。青苔看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于是急命所部将距离拉开,好给弩兵射击留出足够的距离,防止误伤到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