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日本侵略甲级战犯 > 第47章(第1页)

第47章(第1页)

92式绿色曳光手榴弹这种弹的构造和诸元素与92式红色曳光手榴弹几乎相同,只是装填的毒剂不同。其内装37克苯氯乙铜(绿色1号)和溴化苯甲基(绿色2号)各50的混合剂。

催泪筒丙(用于镇压民众)1928年的&ldo;三•一五&rdo;事件,说明日本国内治安出现了危机,为此,日本军部开始研制镇压国内民众的化学武器‐‐‐催泪筒。该催泪筒以即使毒气进入眼睛也不造成伤害为前提。催泪筒甲直接就可以使用,催泪筒乙刺激性弱,达不到目的,因此在同一容器中加入绿色1号剂,这就是催泪筒丙。另外还研究了用手枪发射用于镇压民众的催泪弹。

起初在空包弹中放入催泪剂进行试验,但未取得效果,最后将绿色1号和绿色2号剂的稀释溶液放入薄赛璐珞容器中,并将之插入辅助具,然后把它装在手枪的枪筒头,用空包弹发射。它作为手枪用90式催泪弹于1932年4月制式化。

茶色剂手投瓶手投瓶为在直径110毫米的球形玻璃中填入茶色1号并塞以王冠栓的手投弹。接近坦克或特定火力点后(7米以内),把它投至炮塔或射孔附近,使其内部人员致死。若坦克内是通过驾驶室或炮塔通风的,则其效力最大。手投瓶藏于保护瓶中,瓶内填以中和剂及吸收剂,以防出现瓶子破损的危险。

这种手投瓶共生产了12万个。

有毒发烟筒(红筒)有毒发烟筒即红筒,将二苯氰胂、催嚏毒气或二苯氯砷等固体刺激剂加热,使之产生高浓度的毒烟,利用风力吹向敌方,使敌难以作战。当初研究设想使之透过防毒面具发挥效力,担由于防毒面具的滤毒能力逐渐提高,日本99式防毒面具的滤毒能力达到9919以上,因此,渗进防毒面具发挥效力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对于不戴防毒面具者,即使处于1~2毫克平方米的低浓度毒烟中,也难以作战,因而能在有风时大面积地发挥效力。

97式中红筒为隔离式。在罐中分别加入红色1号剂和加热剂。加热剂点然后,其上面的红色1号剂加热升华,产生白色毒烟。作为加热剂,必须是容量小,且能燃烧数分钟并产生大量燃烧毒气之物,经过各种研究,最后采用了以硝酸氨为主并加入若干木炭末压碾而成的混合物,从而达到了目的。

98式小红筒、99式小红筒、1式小红筒这些红筒均为混合式,只是大小不同,但结构和机能完全相同,即将涂有红色1号剂的细粒状赛璐珞填进罐内,把少量加热剂置于上部。细粒状赛璐珞最初使用赛璐珞板制作。将100个中红筒在2~5米秒的风速下施放时,能在下风2000米内产生5~25毫米克立方米浓度的毒气,具有压制效力。它适合于中等气象条件。

试制100式发射红筒发射红筒以小型红筒为抛射体,其结构由镀锌钢板制的发射筒、支柱、发射药和红筒组成,适当调整发射角和方向,点燃点火剂6秒后,发射药点燃,红筒被抛出去。红筒抛出后延时药点燃,约7秒后产生毒烟。

撒毒器材所谓撒毒,就是把黄色剂撒布在地面上,以阻止通过和利用。研究出了类似于喷壶的手撒器材和类似于撒水车的撒毒车两种器材。撒毒车有自行式和牵引式两种。通常使用黄色1号剂,但在寒冷地带,因冻结而使用黄色2号或黄色1号丙剂。撒毒浓度因情况不同而不同,通常为每平方米50克。撒出的黄色剂在撒毒数小时后为液滴残留在草叶上面,通过撒毒地域时,毒液附着在衣服、靴子等上面,如果长时间在该地域内停留,毒气蒸气也会伤害皮肤。在撒毒地域有风时,毒气效果因撒毒量和气象条件而异,但对于眼睛,即使浓度很小也会受到伤害。

放(喷)射器材所谓放射,就是把液化氯、光气或氢氰酸从容器的喷嘴喷出,毒气气化后随风飘向敌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用泵嘴喷氯气,这是使用放射的首例。氯气液化后充填入泵中,由于蒸气气压高,打开阀门后立即气化成雾状从喷嘴喷出。光气和氢氰酸的蒸气压比氯气低,因此必须用二氧化碳等来加压。所谓喷射,就是像灭火器一样,把氢氰酸喷成液注,尽可能远地喷射。日本曾试制过&ldo;放射罐&rdo;和&ldo;100式携带喷射器&rdo;等。

火箭毒气弹日本于1939年开始研究毒气弹。毒剂使用黄色剂和红色剂。关于黄色剂弹,如在&ldo;炮兵用毒气弹&rdo;一节中所述,由于弹头着地时有速度,黄色剂埋入土中,使效果降低,因此研究出了减小弹着速度和弹头着地时使之反弹的两种方法。研究之初射程为500米左右,1941年通过运用新火药方式,提高到4000米。到了1943年,能使比较大型的火箭弹飞行10000米,但精度不高。

第六章一级秘密武器:第三节化学武器制造工厂 [本章字数:3448 最新更新时间:2009-07-1016:23:500]

随着化学武器研究的逐步深入,日本军部为其陆军兵工厂化学武器生产机构选择厂址的工作也开始进行,1927年最终选定广岛县丰田郡忠海町的忠海电信队旧址和位于其近海的原芸豫要塞炮台所在地‐‐‐大久野岛。

竹原市忠海外三公里处,有一座小岛名为大久野岛。它曾是日本陆军兵工厂忠海兵器制造所,即1929年开工的所谓&ldo;毒气工厂&rdo;。原本在岛上住有三户农家。由于建立了毒气工厂,他们被迫迁移到对岸忠海去了,全岛变成了毒气岛。1935年在毒气制造的全盛时期,为保守军事机密的需要,日本还将大久野岛从濑户内海的地图中抹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