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又因为那时帝后新婚,诗文以牡丹暗喻帝后和谐,伉俪情深,又赞凤君有国父之姿,凤君以一句“上好”便定下此诗为魁首。
&esp;&esp;于是那年,牡丹成了最热门的花,坊市间更是摆起赌局猜测来年的花魁会是谁。
&esp;&esp;男人腰间别着一段翠绿折柳,末端柳枝处又用红丝带绑上了两朵绿梅,青玉竹枝般的手指绕过红线,慢条斯理解下一朵绿梅,然后护在手心,摊开放到灵玑面前。
&esp;&esp;“今早落下两朵绿梅,今日是花朝,道长不应景也簪朵花么?”
&esp;&esp;灵玑伸长脖子去瞧,意态含殊,如有春扶,她见之心喜,小心翼翼地拈起别在了发髻上。只见浓墨乌丛中的一点绿意,淡淡疏疏尘不染,清清浅浅枕上霜。
&esp;&esp;少女似绿梅化妖,清冶迤逦。
&esp;&esp;“是该簪花,我竟不知山中还有绿梅,公子能遇见,可见是有福缘。我今得公子赏花,既如此……”
&esp;&esp;梅妖不知从哪里摸出一红色小笺,红笺落在原本绿梅所处的掌心。
&esp;&esp;灵玑冲他一笑,朗声道:“该赐如意签。”
&esp;&esp;无名道观几年前也顺应民俗,有了献花赐福的民俗活动。人们登山入观前,自山林间摘下一朵花,等入观见到了花神像,便可向花神献花,这时道观则会赐红纸小笺——“如意签”。写上愿望,上叁炷香,时常放在身边,便会如愿。
&esp;&esp;这一活动寓意极佳,情趣极雅,年年都有不少人献花。
&esp;&esp;但对灵玑来说,别的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那叁炷香。山路漫长,没人愿意登山时还带着叁根香,香客要用道观里的香,就免不了会投香火钱。
&esp;&esp;诶呀,真是无奸不商。
&esp;&esp;“那周某就谢过道长赐签了,也不知今年宫中诗会,花魁是谁呢?”
&esp;&esp;每年来观里的香客都要谈到这个,灵玑自然也晓得这一活动。“去年是谁?”
&esp;&esp;“是探花郎的牡丹。”
&esp;&esp;灵玑了然道:“那今年探花郎咏什么,便是什么。”
&esp;&esp;能否当花魁,肯定要看持花人是谁,才学是否高超,那探花郎能击败一群才子大儒,新人势头正盛,为了官运亨通,想必今年也会全力以赴。
&esp;&esp;“那道长喜欢什么花。”
&esp;&esp;我喜欢有钱花……
&esp;&esp;细眉微蹙。“棉花吧,洁白柔软,可供保暖,这么任劳任怨的花,可太难得了。”
&esp;&esp;这几天,老道士给观里新置了两床棉被,盖着别提多舒服了。
&esp;&esp;灵玑这头刚说完,老道士进了门。一双狐狸眼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一张脸笑眯眯地,像是抿出了什么。
&esp;&esp;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esp;&esp;“今儿可真热闹啊!不知二位聊得什么,可否让老道我也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