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看了看郑芝龙一眼,得到了可以说出来的示意,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知道的一切。
“嘶”
南居益大吃一惊。
他见过贪赃枉法的人,也见过因为做官而发财的人。
可没有见过这么富有的。
银子就不说了,听起来六百万两不少了,可相比支票而言,只是九牛一毛。
做官,治理民生的办法熊文灿没有多少,可这种捞钱的手段,在整个大明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
相比较而远,就是京师做内阁首辅的那几人首辅,在捞钱这一方面,都没有熊文灿来的有办法。
而黄得功也是目瞪口呆。
他听说过这里的官员都是肥缺,大部分人都是打破脑袋的往过来挤,却没想过其中的‘利润’居然会这么大。
大明军队的粮饷都发不出来了。
可大明的官员却是富得流油。
只需要捐赠出来一点,不需要火枪的出现,就可以把建奴们打的满地找牙,可大明就是没有人这么做。
现在好了。
皇上掀桌子了。
那就都不要完这一套欺上瞒下的手段。
新的规矩,新的大明律。
新的官员。
这就是要把旧有的那些陈腐之气,全部送走的意思。
“皇上的话是对的,不作死就不会死,若是在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都支持皇上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赈灾,去打退建奴,怕是现在这些儒生们,还在享受着大明的好处,却偏偏要作死的和皇上对着干······”
说到这里,黄得功就是直摇头。
他是最底层走上来的将官,所以看待许多的问题,也都是有着自己的见解的。
当年的老百姓们,真的是快要活不下去。
要是朝堂和官员们,能够仁慈一点的话,哪会有烽烟四起的反贼?
活着不好吗?
若是有口吃的,谁愿意去造反?
这话,郑芝龙的管家,可不敢上去接话。
“不瞒两位大人,在当年西安府周围刚刚听说有了反贼的时候,我郑家可是捐赠了差不多伍百万两银子的,就是不知道,到没有到朝廷的手中。”
对于这一点,郑芝龙站的很正。
一点都不怕说出来没有人信,他可是相信锦衣卫,会查到这一点事情的,也算是给他们郑家,再加上一曾保护。
“这一点我是相信郑家主的,皇上在南京的时候,可是知道,在大明最艰难的时候,也依然对大明有着绝大的信心。”
南居益这个老小子。
当年有一部分修建河堤的款项,实际上都是郑芝龙给捐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