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林海和贾敏是对儿十分开明的父母。
尤其是贾敏,人前也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实际心里对这句话不说不屑一顾,至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
在她小时候,母亲把她搂在怀里,还当着父亲的面儿,胆气十足且不徐不疾道:&ldo;咱们这样的人家,女儿嫁出去好歹都能得个诰命,若是不好生读书再跟着咱们见见世面,将来说错一句话兴许就害了夫家娘家,还带累自家儿女。&rdo;
之后贾敏就和哥哥们一起上课去了,哥哥学什么,她也跟着学什么,直到哥哥们到了学写八股文的时候,她才落了单……不过母亲史令仪马上就给她找了新活计:教弟弟贾攸读书,以及收拾父亲的书斋。
尤其是后者,这是她哥哥们都求之不得的活计。帮父亲整理书稿之时,贾敏自然没少瞥见若干书信上要紧的只言片语,而她爹在不大忙碌的时候,也会给女儿分说一二。
而今,林海回家略作梳洗,跟妻子贾敏说了几句话便一头扎进了书房。有女儿黛玉给他端茶倒水,抄抄写写,林海心中慰帖极了。
公事告一段落,林海把女儿拉到身边坐下,还没说话,就让亲闺女黛玉&ldo;质问&rdo;了一句:&ldo;爹爹怎么都不夸我?&rdo;
林海看着女儿这张几乎和自家一模一样的小脸,忍俊不禁道:&ldo;那听听这句,玉儿最心疼爹爹了?&rdo;
黛玉道:&ldo;这还差不多。&rdo;言毕,挽住父亲的胳膊,又柔声道,&ldo;爹爹这些日子也太累了;娘跟我都好些天都没跟爹爹好好说话了……&rdo;
林海和他岳父贾代善一样,跟女儿相处的时候比儿子还多。而且女儿这样撒娇,他也实在扛不住。再一琢磨,黛玉十好几了,眼见就要嫁人了,林海这个当爹的就只想对女儿再好一点儿。
于是林海仔细算计了一回,给了女儿个准信儿,&ldo;五天后,爹爹带你娘们出门散散心?&rdo;
黛玉想了想,忽然问道:&ldo;爹爹,咱们在这儿是不是待不久?&rdo;
林海闻言也来了兴致,&ldo;玉儿为何这样想?&rdo;
黛玉这还是头一次在父亲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她本有些退却之意,但迎上父亲鼓励的目光,她定了定神道:&ldo;您来这儿也是权宜之计,节度使大人似乎……&rdo;她想了半天,还是用了个比较直白的词儿,&ldo;不善。&rdo;
黛玉话音刚落,林海便抚掌大笑:女儿堪称人中龙凤!旋即他又忍不住轻叹了一声:可惜偏偏是女儿身。
当晚,林海在夫妻相处时,更是不吝溢美之词把媳妇和女儿都大大地夸赞了一通。
顺便一提,林海与贾敏的两个儿子书读得好,人也懂事,可惜让亲娘百般教训必须恪守&ldo;君子讷于言敏于行&rdo;的规矩,当然比不得他们的姐姐这般出挑。
贾敏听了,不由嗔道:&ldo;老爷这是人逢喜事精神慡啊?&rdo;这当娘的,当然得比女儿更一针见血了。
到这里做刺史,若是圆满完成圣上交予的任务,不仅能给林海积攒政绩,更能在圣上心里留了个好印象,不过机遇都是和风险并存,这里也同样是是非之地:单是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棘手之极。
因此林海也生了急流勇退之心,只盼着早日完成任务,也就能回京,暂且解脱了。
如今公事进展得颇为顺利,不怪林海心情不赖。与妻子数日不见,自有一番恩爱温存。
事后,夫妻俩很是满足,林海正好细细跟妻子说起他今后的打算。
就在林家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之际,京中西宁王府里的宝钗也收到了丈夫的家信。
她的丈夫信中问过家人安好之后,便是嘱咐宝钗主意身体,至于公事当然是半句都没提起。
可宝钗身怀六甲之际,与平素不同,有些喜欢胡思乱想。她丈夫的本意不过是:因为你说得不对,所以我干脆不接话罢了。
但是宝钗偏偏想岔了,觉得这是丈夫对她有些不满的征兆。而对她不满的原因……莫非还是她娘家哥哥薛蟠前些日子惹出的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