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辞和师惜儿在断雪关被拒后,两人一路南行,最终来到定边城西侧的襄城。这座城池虽不大,但地势险要,是天阙国的重要据点之一。然而两人在城前看到,襄城已被义军占领。两人走进城内,只见街道两旁的房屋有些破旧,但每家每户都挂着义军的旗帜,百姓们目光中带着一丝希望,也夹杂着些许不安。
义军的大本营设在襄城城主府。韩辞一进入府邸,便看到一个身材魁梧、面色粗犷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主座上,面前摆满了地图和军务文件。他便是义军头领潘选。看到韩辞,潘选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连忙站起来迎接:“韩壮士肯来投我让我潘选倍感荣幸。”
韩辞微微拱手,沉稳地回应:“潘将军过奖了。我愿为义军尽一份力。”
潘选哈哈一笑:“好一个愿尽一份力!有韩壮士这样的英雄相助,我义军大业定能更上一层楼!”他随即命手下取来一套盔甲,当场任命韩辞为偏将军,负责统领一支精锐义军。
师惜儿站在一旁,低声打趣:“韩辞,你总算是当了将军了。”
韩辞没有回话,只是脸上浮现出一抹师惜儿从未见过的激动。
就在韩辞刚刚接受任命没多久,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神情焦急:“报,天阙国的军队来了!人数在两万人以上,已经包围在了城外!”
潘选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他急忙拿起地图查看地形,手指颤抖着指向城门:“两万人?他们的兵力是我们的五倍!这。。。。。我们该如何是好?”
韩辞冷静地问:“敌军主将是谁?他们的行军速度如何?”
士兵答道:“敌军主将是天阙国的将军杜仲,他们行军速度极快,半个时辰内便可抵达城下。”
潘选听到“杜仲”这个名字,脸色更加难看。他在地图上乱点了几下,最后一咬牙,说道:“韩将军,我看这襄城是守不住了。不如我们趁夜突围,弃城而去。”
韩辞听到此言,眉头一皱:“潘将军,你想突围到哪里去,而且你怎么知道那个方向没有敌军的伏兵呢?”
潘选犹豫地看着他:“可敌军兵力远超于我们,硬拼的话恐怕。。。。”
韩辞打断了他的话:“杜仲的军队虽强,但他们长途跋涉,士气高涨不过一时。我建议暂时固守城池,消耗敌军锐气,待他们疲惫之时再设法退敌。”
潘选慌忙的点点头:“好,就依韩将军之策!我们先守城,看准时机再行反击。”
韩辞立刻接管了城内的防务。他亲自巡视城墙,检查士兵的装备和防御设施。师惜儿则跟在他身后,帮忙分发箭矢和补给。
“韩辞,这城墙之前被义军攻击已经残破不堪,敌军的云梯一搭就能攻上来。”师惜儿有些担忧地说道。
韩辞沉声说道:“城内再起一座土城,如今天气寒冷,可以用水浇之,形成一道冰城。”
师惜儿听到韩次的决策,顿时眼前一亮。“还可以这样?”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善用兵者,山林树木皆可为兵。”
韩辞指挥士兵在城门口堆积木石,用来阻挡敌军的攻势,拆除民房修补城墙,同时请求潘选将襄城所获之财全部赏赐义军,义军顿时士气大振。
潘选看着韩辞的布置,不禁感叹道:“韩将军果然不凡,这些布置一看就是常年上阵杀敌之人才能想到的。”
韩辞冷冷一笑:“多谢潘将军夸奖。不过,这一战的胜负,不是布置能决定的,而是士兵的决心。”
很快,天阙军的号角声响彻襄城,两万名天阙国士兵铺天盖地而来。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其气势正盛,布阵严整,每人脸上都露出杀戮的渴望。
杜仲站在阵前,目光凶狠地注视着襄城。他大声喊道:“襄城的贼军听着!你们已经被我天阙国大军包围,速速投降,否则鸡犬不留!”
城墙上的士兵们听到这话,纷纷变得紧张不安。潘选也站在城墙上,额头渗出冷汗,低声对韩辞说道:“韩将军,这杜仲可不是好惹的,我们能挡得住吗?”
韩辞沉声回应:“无需担忧,此战必胜。”
“我,我和杜仲交过手。他打法凶悍,士兵也都是身经百战之人。这。。。这杜仲曾经以两万人之力大破十万义军,我们,我们。。。。”潘选颤颤巍巍的说着,声音都有些低沉。
韩辞转过头,看着潘选,眼神犀利如刀,“如果你乱了,城就真的守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