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寻仙宴必备材料 > 第20章 根据之地(第1页)

第20章 根据之地(第1页)

三日之后,襄城的城门果然如约打开。那些降兵打着白旗,满脸堆笑地迎接刘三军队入城,还摆下酒宴,似乎真的愿意归顺。

刘三站在韩辞身旁,看着这些降兵将军杜仲亲自出迎,态度恭敬得近乎谦卑。他低声问韩辞:“韩将军,这些人真的可信?”

韩辞冷笑一声,目光如电般扫过城门内外那些“恭迎”的兵士,压低声音回道:“不过是一群伪装的豺狼罢了。这酒宴,是为我们设的,也是为他们自己准备的送命酒。”

随着城门大开,刘三的军队缓缓进入襄城。那些降兵“热情”地招呼着义军士兵入座,不少士兵也放松了警惕,准备享用这一场和平的“胜利”。但韩辞的面色始终冷峻,未曾露出半点松懈。他的命令已通过军中密令传达,所有忠于他的兵将都悄然握紧武器,等待信号。

城中,酒宴正酣,杜仲举起酒杯,冲着刘三和韩辞笑道:“两位将军,这一杯酒,是我们襄城所有军民,对义军的投诚之意!从此以后,我们愿为刘将军驱使,肝脑涂地!”

刘三面带微笑,举杯示意,却未饮下。韩辞冷眼看着杜仲,忽然开口:“杜将军,襄城兵士虽然投降,但这城中却还有一件事我始终未能明白。不知杜将军能否解释?”

杜仲愣了一下,忙笑道:“韩将军请说。”

韩辞微微一笑,语气却冷如寒霜:“襄城投降的守军如此少,而埋伏的兵士却那么多,不知道杜将军这是投降,还是准备一场降而复叛的闹剧?”

杜仲脸色骤变,他还未开口,韩辞猛然一挥手,铿然喝道:“动手!”

话音未落,韩辞的亲兵早已严阵以待,手中长刀出鞘,刹那间将席间伪装成降兵的伏兵斩杀。义军士兵也早在命令下掀翻酒桌,亮出利刃,向四周的“降兵”发起猛攻。

一时间,襄城内杀声震天,血光四溅。那些所谓的降兵根本没料到韩辞早有防备,面对突如其来的屠杀阵脚大乱,毫无还手之力。

杜仲试图趁乱逃跑,却被韩辞冷冷盯住。他的目光中透着一股杀意,脚下步伐如电般逼近杜仲。

“杜仲,你背信弃义,今日难逃一死!”韩辞手中长刀挥出,刀光如虹,杜仲尚未站稳,便被一刀斩首。他的头颅滚落在地,双目圆睁,似乎难以相信自己竟会死在这一场反叛的闹剧中。

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最终,城中近万守军无一生还。刘三和陈贤站在韩辞身后,看着满地横尸,心中震撼无比。韩辞冷静地指挥士兵清理战场,丝毫没有因为血腥场面而有所动容。

云起站在城墙上,俯瞰着满地的尸骸,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早已在现代的历史书中读过无数战争的残酷,但亲眼目睹这种血腥场面,还是让他内心震撼无比。城内的血腥味刺鼻,哭喊声、呻吟声、还有沉默的死寂交织在一起,仿佛将他拉进了一个无尽的噩梦。

他低声呢喃道:“战争,竟然真的可以让人变成这样。。。。这就是为了活下去的代价吗?”

一旁的陈贤慢慢走上前,目光深邃,带着些许疲惫的淡然。他看了云起一眼,轻轻开口道:“云兄,这就是现实。残酷的、冷漠的、无情的现实。从古至今,权力的争夺,土地的抢占,从来都伴随着血与火。这不是你能用仁慈就能改变的东西。”

云起语气有些不满:“所以就这样杀下去?难道没有别的办法?这世间真的只能用鲜血来书写答案吗?”

陈贤沉默片刻,忽然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声音低沉:“云兄,我一直觉得,你与我们这些人有些不同。你的话语,你的见识,甚至你看待这个世界的眼神,都像是。。。。置身事外。”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不知道云兄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你究竟为何会出现在这个乱世,但我能感觉到,你并不属于这里。”

云起心中一震,面色微变,警惕地看向陈贤。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语气微微发颤:“你在说什么?”

陈贤眼中闪过一丝冷静的光芒,却不再继续追问。他转身背对着云起,语气不紧不慢:“我不是在质问什么,也不需要答案。你是哪里人,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你身在这个乱世之中,就必须学会接受这里的规则。无论你从前是个什么样的人,这片土地不会因为你而改变分毫。”

沈红泪走到他身边,轻轻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说道:“你还好吗?陈贤的话虽然不好听,但他说的确实是实话。”

“陈贤这个人不简单。他的看法,他的判断,甚至他看人的方式,都像是能看透你的所有秘密。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人。”

沈红泪侧过头,认真地打量着云起:“你是害怕他吗?”

“不是害怕。”云起摇了摇头,目光深邃,“但我确实觉得他很可怕。他不像刘三那样直爽,也不像萧烨那样忠诚。他是个深不可测的人,他的话,总让人感觉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东西。”

“不管他知不知道什么,至少现在,他和我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只要你小心些,别让他抓住你的把柄,他也未必能威胁到你。”

襄城之内,战火刚熄,百废待兴。刘三在韩辞的协助下,将原本的军营整顿为义军的根据地,而萧烨则开始全面接管襄城的城政事务。

襄城的街道上,原本因战争而满目疮痍的景象逐渐被新的秩序取代。萧烨日夜忙碌,先是统计灾后损失,随后迅速制定一系列恢复计划。他将城内的富户召集起来,以“义军为民”的名义,让他们捐出粮食与物资,用于赈济百姓。为了安抚民心,他亲自巡视街市,倾听百姓的诉求,处理那些因战乱而产生的矛盾与纠纷。

在一处粮仓外,萧烨站在高台上对围聚的百姓说道:“诸位乡亲,襄城的乱象已然结束,刘将军带领的义军是为民而战。今日,这些粮食将按照人丁发放,请大家放心,我们不会让任何人挨饿。”他说话铿锵有力,目光扫过人群,充满自信与安抚。

很快,百姓们的怨气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秩序的信任。一位老农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萧烨面前,眼含泪水:“萧先生,多亏了你们义军,我这把老骨头才不至于饿死啊!”萧烨微微一笑,弯腰扶住老人:“老人家不必如此。天阙乱世,我们义军来此,便是为了让大家不再受苦。”

不仅如此,萧烨还组织劳力修缮襄城的城防,整治城内被破坏的水渠,将刘三从其他地方搜集的粮草分发到各村落,确保春耕能够顺利进行。对于城中流离失所的难民,他安排了义军兵士搭建临时庇护所,并指派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

韩辞曾暗中观察过萧烨的安排,不禁暗自点头。他与刘三私下议论时说道:“萧烨这人,虽不善战场厮杀,却是治理民生的能手。此人辅佐你,可谓天助。”刘三闻言笑着点头:“萧大人的确不凡,他治理得井井有条,我都觉得轻松不少。”

短短一个月,襄城的秩序便焕然一新。街头商贩重新叫卖,农田里恢复了往日的耕作景象,百姓的脸上也重新浮现出了希望的神色。萧烨的名声随之传扬开来,许多人提起他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萧大人,是个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啊!”

襄城的安定使刘三在民间声望大涨,越来越多的百姓主动前来投军,短短时间内,义军的兵力便由最初的三万人扩充到了五万之众,刘三的势力也因此逐渐稳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