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登高,是相传后汉时,汝南桓景学师于费长房,费长房说:“某年九月九日有灾,家人缝囊盛茱萸于臂上,登山可免灾。”桓景如言照办,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三日后还家,见鸡犬牛羊皆暴死。此后,九月九登高、野宴、佩戴茱萸,成为习俗传延下来,汉末大乱,北人南迁,这个习俗也传到了江左,至今已有千年。
在曾祖母房里吃过早饭,一家老小,八辆牛车出了乌衣巷,连同三、四十名奴仆随行,从乌衣巷出行要绕过莫愁湖,才能到达紫金山下,路程约有十里,韩铎与抱琴、待书坐着韩犳驾的牛车打头阵,两名小厮锄药、伴鹤和青枝、云溪四人步行,在朝阳还未升起之时就出发了。
金风送爽,天空高远而明净,山林木叶脱落,山就显得瘦了,但是另有一种爽朗峻肃之气,显示有别于春和夏的秋的庄严。
朝阳从迎面照射过来,将身后的影子铺得很长,韩铎盘腿坐在牛车上,看着车前的金黄的落叶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听着车轮辘辘滚动,这一刻是如此的悠闲,没有什么好患得患失的,所谓“有情而无累”,这圣人之境虽然达不到,但可以让人变得心胸开阔、洒脱豁达。
紫金山山其实并不高,不过百余丈,到了半山腰,是一块巨大的平缓之地,韩铎到达后,却见满地莺莺燕燕,只教人看花了眼。
游艺这种活动,自秦汉时出现萌芽,发展到两宋时代,已经达到顶峰。
此后异族盜鼎,不识文明,文化发展极具退化,直到五四运动才从头再来。
活动内容很多,如角提、蹴鞠、投壶、下棋乃至百戏,其实就是趁着春暖花开、风景优美的好天气,大家一起到户外玩一玩罢了。
九九重阳登高其实意义和踏春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达官显贵交际的重要时刻。
两宋社会,因为文人政治的极大发展,魏晋时期的士大夫尚柔之风的再次兴起,游艺活动开始更加偏向文艺,更加风雅。
摔跤、射箭、比武之类,一点都不“柔”,一点都不“风雅”好吗?
我们需要的是扑面而来的魏晋风度,需要的是文艺小清新,两个人滚在地上摔跤实在辣眼睛,不喜欢!
男人都这样了,女人自然更不喜欢这类活动,于是今日女眷们多在饮茶、弈棋、画画、写字以及诗赋唱和。
不要觉得她们文化水平低,事实上,这个时代士族女子的教育水平是要超过两汉和盛唐的。
朱熹对儒学的曲解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对社会毒害影响太大,他腐朽的思想到明清才显现出来。
朱熹强调“灭人欲”,男尊女卑的格局十分明显,极大压制了女子的教育,即便有,学的也多是礼教方面的内容。
这时候虽然是男尊女卑,但女子却没那么“卑”,封建伦理的压制还没有发展到极致。
儒教的僵化死板乃至向神学方向发展,政治上的**以及常年的战乱,极大冲击了原本的价值观体系。
两宋士人愈发怀疑人生,旧价值观逐渐崩溃,新的思想体系尚未建成,以至于社会上像晏几道、柳永等人放浪形骸、奢靡无度,士人主张追求个性、自由,探索自我价值及生命的意义,在教育方面,“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个主张得到大多数士人的认可。
于是乎,女子教育的成果开始显现,一大批既精通琴棋书画,又深谙诗赋歌舞的才女被批量制造出来。她们不再是只懂封建伦理的“纸片人”,而是更加立体,更加生动了。
其中李清照和当今皇后谢道清就是其中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