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里并没有请伙计,擦桌子扫地整理书籍等事项,全都交给孩子们。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不会做杂事的,而且做得干净又漂亮,一人轮一日,反倒轻巧又干净。
徐老先生照旧每个月来讲两次课,每次只有两个到四个座位不等,是留给那些愿意花钱买进来的人。因着后来需要的积分越来越高,索性定了死价,八千两银子一个座位。
林卿卿每次都与徐老先生对半分,拿着分到手的银子,慢慢又开设了其他新店,却是教女子读书。这一下子,又引起了哗然。
不少人都说,女子怎能读书?又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识字有什么用?只会养得心野了,在家里跟男人顶嘴。
还有的说,男子尚且不是人人都能读书,怎能浪费机会给女子?
许多人家根本不许家中妇人、姑娘出来,也有家长开明的,愿意叫家中女子去读书。只不过,暗地里有不少小人作祟,竟是警告那些女子,不许她们去书局。若女子一直不去,那书局便会歇业,东家自然会调整一番,把机会让给男子们。
但林卿卿根本不受要挟,哪怕有些时候店里只有两三人,仍然照常开门。时间久了,许多女子便硬了心性:&ldo;凭什么不叫我们去?&rdo;
她们做点绣活,给别人洗洗衣服,赚二十文钱并不难。有了机会,便不肯把钱全部上交,而是留下一部分,用去读书。
不少人批判林卿卿,说她自己不安于室便罢了,竟勾得其他女子也变得野了。时间久了,还有人在朝堂上提起来,要求把济民书局全部关闭。
徐渭不常上朝,就是去了也不怎么理事,偏偏这一日给他听见了,因此冷哼一声:&ldo;怎么,你要关掉本王的济民书局?&rdo;
参他的那人一愣,很傻地问了一句:&ldo;书局是王爷开的?&rdo;
徐渭抱着手臂冷哼一声:&ldo;是本王未来的王妃开的!那是王妃的嫁妆,日后王妃嫁给本王,还不是本王的?&rdo;
众人都觉得无语。
但既然徐渭这样说了,众人惧怕他的浑名,再不敢多一句嘴。
济民书局一共开了三间,便不再多了。一来,学子们有限。二来,东西少,大家才知珍贵,若是多了,信手可取,哪还有人珍惜?
巧的是,有过一面之缘的林淇到底是找来了,与林卿卿见了一面之后,请求做济民书局的夫子,教孩子们读书。
林卿卿对这人颇有好感,便应了他,反正其他人也不差这点积分,既然林淇不觉得教孩子们浪费时间,索性把孩子们读书的那一间交由他全权处理。自然,不是白做的,林淇说了,他是冲着银子来的,要求林卿卿每个月给他五两银子的月薪。
林卿卿应了他。
乘风书局自徐老先生那一回失了利,后来再也没搅起风浪,开张了三个月,便换了掌柜。
新来的掌柜是个做生意的,要求每人每月交银三两,可随时随地来读书。至于笔墨纸砚,一应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再也不肯免费。
由此,家中贫苦的书生不再去了,倒成了有钱公子们附庸风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