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碧知他是接着刚才的话头所说,也就不作回答,告了辞,匆匆进祠堂去。
上埝镇一仗,沈沉部队虽然伤亡惨重,对不可一世的日本军来说,到底也是一次不小的教训,起码海阳县的抗战中心上埝保住了,没让日本人迈进一条腿来。
恰逢此时,&ldo;国共合作、团结抗日&rdo;的口号响彻全国,一直传到海阳。都知道共产党这回用不着躲躲藏藏了,他们完全可以从地下钻出来,正大光明地作抗日宣传,和国民党政府的军队联手打日本。
共产党员王千帆由中共江苏省委江北特委介绍,到沈沉的保安一旅开展工作。特委主任叶朝峰是沈沉的同乡,两人私交一向不错,有叶朝峰作介绍,沈沉自然对王千帆另眼相看,委派他担任保安旅的政训室副主任。王千帆随身带来一批政工人员,分别进了政训室、宣传队、政工队,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共产党对发动群众、做宣传工作一向是极有办法的。他们进驻保安旅之后,第一件事情是编了一首保安旅军歌,现定天天清早出操时要唱一遍。
往,
吾愿往,
国民义务莫退让。
军歌慷慨,
军乐铿锵,
出军莫惆怅。
为何要国?
为何要家?
想!
大家想!
人人怕死个个都畏缩,
善自伤。
我今日前去做个好模样。
冬日清晨,天边刚亮成淡淡的鱼肚色,上千人的军队在军营操场上排列整齐,刺刀闪出凛凛的寒光,人人口中喷一团白色的雾气,把军歌吼得惊天动地。尤其是&ldo;想!大家想!&rdo;这两句,年轻人扯了脖子仰天一嚎,真个是石破天惊,极有威风。沈沉站在旁边听了,心中不免十分快活,觉得这军歌唱和不唱还真是大不一样,这一唱,就把当兵的豪情唱出来了,五脏六腑像被晨风荡涤过似的,心里清清爽爽,透透亮亮。
王千帆他们做的第二件事,是到上埝中学组织了一帮少男少女,拉起一支抗日宣传队来。绮玉思玉是学校里众所注目的活跃人物,这样的热闹事情自然少不了她们。两个人兴冲冲回家告诉心碧,原以为心碧会为她们自豪的,岂料她眉梢一挑说:&ldo;这不跟六角门里小姨娘绮凤娇一样,做了戏子吗?&rdo;
两个人如同迎面被泼一盆冷水,兴致全无,嘟嘟嚷嚷解释:&ldo;娘你真是乱拿人作比,我们这是参加抗日呢!&rdo;
心碧似笑非笑:&ldo;真是抗日,就该像人家沈沉旅长一样,拿了枪到战场上干去。成天把个脸涂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当着一镇子老小的面,拿腔作调,扭腰撅屁股,羞人不羞人?&rdo;
绮玉说:&ldo;这不是羞人,是有面子,是光彩!全校那么多人,可不是谁想去谁就能去的。像烟玉这样的,要她去吗?&rdo;
烟玉埋头在一张香烟壳子上画她记忆中的水沁园,此时就抬了头说:&ldo;二姐,你别把我扯进去呀。&rdo;
小玉也帮烟玉说话:&ldo;就是,四姐才不要上台演戏。&rdo;
思玉急了,大声说:&ldo;我知道,娘心里就是不愿意绮玉跟王千帆好!&rdo;
此言一出,屋里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连小玉都瞪起了一双滴溜溜的眼睛,大气不敢出一口。
心碧万没料到思玉会说出这句话来,震惊之余,目光灼灼地望住绔玉,沉声问:&ldo;你真是跟他……&rdo;
绮玉用劲拉了思玉一把:&ldo;思玉你瞎说什么呀!&rdo;又乖巧地对心碧笑着,&ldo;娘,她这是拿话激你呢!我才十五岁,王千帆他都二十五了,我跟他怎么能扯到一起?再说他爹他爷爷都是端我们董家饭碗的,他怎么能配得上我?我将来要找,也要找我姐夫冒之贤那样的。&rdo;
心碧缓缓地说:&ldo;倒也不是董家王家配不配的事,古书上富家小姐嫁贫夫的故事多了,照我看,只要男孩子肯求上进,嫁个农夫也比嫁给那胡作非为的浪荡子弟要好。只是这王千帆,娘也说不上怎么的,见了他心里总有个疙瘩……&rdo;
绮玉伶牙俐齿道:&ldo;我知道娘怎么会有这个疙瘩:我爹当年因王千帆给游击队运枪的事牵连进了关押所,在关押所里染了肺痨,最后又死在这个痨病上。一环套一环,起头总是在王千帆身上,娘见了他心里当然不是个味道。&rdo;
心碧被她说得一笑:&ldo;你倒像是娘肚里的蛔虫。&rdo;
绮玉摇头晃脑:&ldo;我这叫善解人意。世上女孩子有几个如我这么聪明的?&rdo;
心碧说:&ldo;你能有这点聪明劲儿就好。只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最后被人家卖了还不知道呢!&rdo;
绮玉咯咯笑着:&ldo;娘别逗我了。&rdo;
姐妹俩到底还是当了宣传队里的台柱子。排练的节目,也无非是些小放牛、秧歌剧、活报剧什么的。现成的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请中学里的语文老师即兴编一些词儿填进去,什么&ldo;打鬼子缴三八枪,八公八公打东洋&rdo;;什么&ldo;建立铁的国民军,中国的天下归我们&rdo;;什么&ldo;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日本,救中国&rdo;。文词半通不通,更谈不上漂亮,反正能让不识字的人听懂就行。
排练妥了,晚上便常常在镇上组织演出。从附近各家借来方桌,拼接成临时的戏台,而后在台前竖两根柱子,柱子上各绑一把舀猪食用的大铜勺,勺里倒进豆油,用几根灯草放进去一齐点着。寒风吹来,火苗子跳动不停,像是随时都会熄灭,却又总是不熄。台上影影绰绰的演员们便跟了火苗儿晃动,一长一短,一左一右,好玩得很。大小孩子晚上没事,都喜欢到戏台前凑热闹,有那些耳熟能详的小调儿,台下的人就跟着哼哼,也是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