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过多的把目光放在后宅争斗之中了,那只会让自己的目光短浅。
何必要脏了自己的手。
有祖母和娘亲在,只要自己稍稍一提,她们自然会明白。
雨生再好,也不是娘亲生的,虽然不太明白娘为什么不太喜欢雨生,还是待他很好。
不过,他是知道的,前提是雨生不妨碍他。姐姐们,也是一样。
所有一切烦恼,唯有自己有了权利才能破解。
所以,权利=做官=科举=读书。
子安打起精神,继续默读着孝经,然后自己尝试着解释其中的意思。
等到大致能通译下来后,马不停蹄,拿出三字经等书开始复习背诵,默写。
虽然自己磨墨的手法还不太纯熟,毕竟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来研墨肯定是有困难的,力气小是一方面,没有经验又是另一方面。
子安虽然对自己有自信,但还是沿袭了自己在现代时的习惯。
不一会儿,就学到了三才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每次学了新的知识,总要最后一并再连带曾经学过的一块复习一遍。
然后再去学新的,保证自己不会忘记。
多读书确实是能提高人的气质,起码子安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等到书架旁的西洋钟再次响起的时候,子安就放下了手中的笔墨和书。
然后扬声道:&ldo;安义。&rdo;
&ldo;安义在呢,世子。&rdo;安义匆匆打开门应道。
&ldo;去让人给我打盆水过来,本世子要净手。&rdo;子安说道,毕竟写了这么长时间字,又是研墨又是写字的,没有萍儿的帮忙难免有些手忙脚乱的。
子安举了举手,看着自己手上沾染上的那些许墨汁,无奈地摇摇头。
慢慢来吧,日子还长。
安义就要出去时,子安看到书桌上的书,连忙道:&ldo;安义,等等,先把这几本书送回书架上,再去吩咐吧。&rdo;
&ldo;哦,是世子。&rdo;安义看着世子手上的墨汁,了然地回道。
动作娴熟地走过去,拿起几本书就跑到书架那物归原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