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小罗氏不由得干咳一声,责备女儿:“这种实话是能随随便便往外说的吗?”
&esp;&esp;“看你,图一时嘴快,叫你伯母多尴尬!”
&esp;&esp;包大夫人:“……”
&esp;&esp;包大夫人面皮虽厚,但被人当面指摘,也难免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esp;&esp;她也知道自己这事儿办的不太好,只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却也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esp;&esp;包家老太爷和老夫人早已经故去,二老辞世前也分了家产,只是那时候包大夫人可不愿意跟二房分开。
&esp;&esp;一来,小罗氏这个弟妹是越国公嫡亲的姨母,逢年过节,包府的人也能接到越国公府的帖子,过去走动两趟。
&esp;&esp;二来,二房的女儿嫁去了英国公府,裴三郎又是包大夫人长子的上官。
&esp;&esp;这么两桩实打实的好处摆着,包大夫人怎么可能分家?
&esp;&esp;不说别的,在外交际的时候矜持的说一句我们家女儿可是去拜见过越国公府的老太君,还得过她老人家称赞的,凭空涨多少面子?
&esp;&esp;但这会儿这两桩好处都没有了啊。
&esp;&esp;越国公亡故了。
&esp;&esp;真宁也跟裴三郎和离了。
&esp;&esp;包大夫人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侄女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和离了去考什么国子学!
&esp;&esp;裴三郎的娘是挺讨厌的,但是裴三郎好啊!
&esp;&esp;国子学的入学头名,听起来好听,可是顶什么用?
&esp;&esp;不说别人,就说她自己的亲爹、府上二爷,在国子学里蹉跎了这么多年,也还只是个五品的国子监学士!
&esp;&esp;名声倒是好听,可日子过得紧巴啊!
&esp;&esp;这会儿借了长子成婚的由头,包大夫人心想,赶紧分开吧。
&esp;&esp;我们长房也不欠二房什么啊,何必非得强凑在一起呢。
&esp;&esp;只是事实归事实,真的叫人当面点破,包大夫人又觉得窘迫。
&esp;&esp;换言之,虽然不要脸,但是还没有修炼到特别不要脸的境地。
&esp;&esp;她一时被架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esp;&esp;小罗氏见状,也觉得没有意思,同不和睦的人住在一起有什么趣儿?
&esp;&esp;大嫂既起了这个心思,强留下来,只会更加不好。
&esp;&esp;是以在出言阴阳完之后,她果断道:“如今大哥不在京中,分家的事儿,是否需要修书过去,也同大哥说一声?”
&esp;&esp;包大夫人见她没再追着杀,心里边不由薄薄地生出了一点感激来,当下道:“一封信送过去,再等他修书回来,什么事儿都耽误了。”
&esp;&esp;“左右二老亡故的时候,家产也已经分了,这会儿也没什么格外麻烦的,等厘清公中的账目之后,我们就搬出去。”
&esp;&esp;小罗氏颔首道:“也好。”
&esp;&esp;包大夫人显然早就打定了主意,这会儿见弟妹点头,就叫了陪房过来,开始算账。
&esp;&esp;眼下这宅子产权是包家长房的,但并不属于祖产,地段不错,却决计说不上是上好,包大夫人并不十分稀罕。
&esp;&esp;这会儿是长房有意搬家,别处购置新居,便也就无谓叫二房的人离开,当下与妯娌议定,二房折算出对应的钱款,将其买下也就是了。
&esp;&esp;至于公中的细碎账目,也一笔一笔算个清楚。
&esp;&esp;包大夫人主动问:“是否要叫妹妹回来,做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