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台儿庄战役 血战台儿庄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闻鼓鼙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撰赠挽联:

1.君真三峡豪拼血肉作墙垣顿使瓮城成铁壁;

我黍五区帅率健儿驱丑虏誓将凯奏慰忠魂。

2.碧血洒滕城,壮志难酬,只惜英才多死职;

玄棺归蜀道,忠魂不返,当为厉鬼助平倭。

以后,王铭章的灵柩又经重庆、成都运抵家乡新都,安葬于新都的国葬墓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王铭章墓园题赠门额:

壮节殊勋

并撰赠楹联:

执干戈以卫家邦,拼取忠诚垂宇宙;

闻鼓鼙而思将帅,忍标遗像肃清高。

1942年3月17日,即王铭章殉国四周年纪念日,四川各界为王铭章所建专祠落成,并于是日举行公葬及铜像揭幕典礼,以告慰和纪念为国捐躯的英灵。

一战临沂

1

在津浦线上滕县失利之际,临沂战场上却传来喜讯。临沂位于第五战区的右翼战场。自从韩复榘不战而逃,山东北部大门洞开,日军步步进逼,长驱直入,接连攻占泰安、新泰、兖州、济宁,使得突于大海的胶东半岛以及地处沿海的青岛城池成为战略上的孤立之点,已无死守价值。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遂令青岛守军于学忠率部南下,布防淮河两岸,作堵截日军北进之用,而对青岛防务只取消极态度,由市长沈鸿烈率海军陆战队及保安队协同维持治安,监视海上敌人。当1937年底日军准备攻占青岛时,沈鸿烈及青岛卫戍司令谢刚哲即率海军陆战队、保安队撤离青岛,转向诸城、沂水等地展开游击。

日军则把占领青岛看做实现南侵计划的又一个战略支点。1937年12月24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命令第二军作攻占青岛的准备。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占领青岛,同日,第五师团的鲤城支队进入潍县。1月12日,集结于保定附近的第五师团主力也开拔东进,于19日到达青岛。与此同时,该师团临时配属华中方面军的国崎支队也由上海起航北上,于14日在青岛登陆,重归建制。这样,第五师团便在青岛齐集。2月中旬,第五师团沿胶济线西进,由潍县折转向南,又沿台(台儿庄)潍(潍县)公路经安丘、诸城、莒县南侵,于3月5日占领汤头镇。为达到与津浦北段的第十师团互相呼应,会师台儿庄,直取徐州城之目的,占领汤头后,便以咄咄逼人之势朝临沂扑来。

临沂位于沂水与■河之交,是鲁南地区的军事重镇,距台儿庄90公里,为徐州东北之屏障。在汉晋唐宋时代,瑯琊古郡之临沂是贤才辈出的地方,&ldo;五贤&rdo;之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颜杲卿出生在这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瑯琊临沂人。临沂南通新安镇到徐海,西南通台儿庄、枣庄、峄县,西通费县、泗水,西北通蒙阴、新泰,东北通莒县、诸城,东通日照,为鲁南公路之中心。自古南服有事,必由此以争中国。明太祖平山东,命徐达先下沂州,遂得以长驱而北,诚齐鲁之襟喉。日军也正为临沂交通便利,且西南通台儿庄而猛力南犯,誓必夺之。而对我方来说,临沂如若不保,日军则可直驱台、徐,津浦、陇海均遭威胁,其存亡得失牵动全局,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故必堵截,阻其南下。这样,一方必夺,一方固守,于是,一场悲壮惨烈的临沂之役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先期在临沂交手的是日军第五师团的板垣征四郎和我军第三军团的庞炳勋。

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1885年生于日本岩手县,是一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老牌侵华分子。他与矶谷廉介同为士官学校十六期生。毕业后,板垣又进陆军大学受训,学成后,加入参谋本部中国班,参与侵华阴谋活动。不久,他来到中国,历任驻中国边防军参谋,云南、汉口、奉天(今沈阳)等处日军特务机关长和驻华使馆武官等职。他四处搜集情报,潜心研究中国,与梅津美治郎、多田骏、土肥原贤二和矶谷廉介并称军部五大&ldo;中国通&rdo;,是日本军界少壮派中侵华的中坚分子。七七事变前,他即足迹踏遍中国南北,策划各种阴谋活动,所到之处,祸端即起。1928年,他参与策划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1931年,又伙同石原莞尔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使日本吞并中国东北的阴谋计划得以实施。从此,板垣之名,中外皆知。他也因侵华有功,荣升伪满军政部最高顾问。1934年升任关东军副参谋长,两年后又擢升参谋长,晋衔中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实力人物。

板垣师团同矶谷师团一样是日本军队中的精锐部队,其官佐士卒受军国主义影响极深。发动二二六政变的日本陆军少壮派,几乎尽在其中。板垣师团装备精良,善打硬仗,号称日本&ldo;铁军&rdo;。该部原驻广岛,下辖第九、第二十一两个旅团,约25万人,战马7600匹。七七事变爆发后,板垣即奉命率部由广岛起程,途经朝鲜,于8月中旬在塘沽登陆。9月25日板垣师团在平型关遭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伏击,被歼1000余人,但气焰仍十分骄横。此次进犯临沂,板垣使用的是由长野、片野、栗饭原三个联队以及野炮兵联队主力、山炮兵一个中队组成的坂本支队。

与板垣对阵的庞炳勋第三军团则是一支杂牌军。庞炳勋,字更陈,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于河北新河县。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一条腿受伤致残,故有&ldo;庞瘸子&rdo;之称。早年他在北洋第三镇当炮兵时结识孙岳,并经孙岳介绍参加北方同盟会活动。此期间,在东北测绘学堂学习,毕业后仍回第三镇任初级军官。民国后,历任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营长、团长、天津镇守使兼第二混成旅旅长,1927年北伐期间,转隶于冯玉祥麾下,任军长。1930年中原大战,庞炳勋任反蒋军第二路总指挥,加入河南主战场作战。反蒋军失败后被蒋介石改编为步兵第一师,后扩编为第四十军。1933年,参加了长城抗战,后却又助蒋反冯,围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蒋介石电令庞炳勋开赴津浦前线,协助宋哲元拱卫平津。平津失守后,第四十军在沧州以北姚官屯与敌激战四天四夜。撤退后奉命将部队调至安徽砀山,归第五战区指挥。不久,庞炳勋奉任徐海警备司令,率部进驻海州(今连云港)休整补充,并担负海防。1938年初,庞被任命为第三军团军团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