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用,贮清。
端溪石,澄心纸;
陈元氏,毛锥子。
同列无听驱使,
微吾润泽乌用汝?
他把他的砚台当作臣子一样,用自己的才华照耀平庸的蟾蜍砚台,这是怎样的傲气呀!
从嘉恃才,也的确傲物!在他纵情享受无尽的翰墨珍奇,书卷名册给他带来的骄傲满足之时,从嘉是否想过这一切来源于何,是否会恒久?
(3)文人墨客,君子莫逆
&ldo;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rdo;隐士的生活总不免有君子相伴,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李从嘉身边也的确围了这样一群言辞恳切极具才华的君子!
在南唐异彩纷呈的诗坛上,活跃着诗人徐铉、徐锴、郑文宝、刘洞、孟宾于、江为等;在群英荟萃的画廊中,有董源、徐熙、董羽、巨然江南、顾闳中、卫贤、顾德谦、解处中、竹梦松、曹仲元、周文矩、陶守立、王齐翰。这些人有的自幼聪慧,有的靠勤奋不倦;有的身世显赫,有的本是草根;有的年纪渐长,有的还当少年。
徐铉早慧,十岁能文;其弟徐锴,与他齐名,时人合称徐氏兄弟为&ldo;二徐&rdo;。&ldo;愿君不忘分飞处,长保翩翩洁白姿&rdo;,&ldo;更残月落知孤坐,遥望船窗一点星&rdo;,&ldo;知君多少思乡憾,并在山城一笛中&rdo;都是当时为人称道的名句。
刘洞长于五律,作诗严谨考究,故号&ldo;五言金城&rdo;,他性情耿直,多次劝诫李从嘉。他见从嘉,不避讳言,&ldo;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不禁江水流。&rdo;此诗借六朝旧事暗讽南唐国势,从嘉读后掩卷,黯然沉思。刘洞亦不受李从嘉赏识。北宋兵临城下,刘洞身困于金陵,忆起这段往事,不禁感慨,还不免责问李煜:&ldo;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rdo;
此外,孟宾于家境苦寒,幼时就知道作&ldo;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rdo;的诗句,劝慰发出&ldo;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rdo;哀叹的父亲。江为则有&ldo;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rdo;的佳句,后被北宋林逋化用&ldo;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rdo;,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
其中最该细数的还当是李从嘉和大儒冯延巳的师徒情谊。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是五代十国时期词坛大家,代表作有《阳春集》。他的词意蕴深厚,缠绵婉约,辞清句丽,以白描见长。他长从嘉之父李景通十四岁,两人是无话不谈的挚交好友。李景通为太子时,冯延巳便朝夕伴读于左右。
二人切磋,当时李景通一句&ldo;&lso;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rso;,干卿何事?&rdo;,二人文采斐然互相品足,更是为南唐国人津津乐道。
冯延巳长从嘉三十四岁。当从嘉老师时,年事已高的冯延巳,在诗词上已到达高巅峰、到了修炼成精的地步;在人情世故上,他也已到&ldo;超然外物,超脱尘世&rdo;的境界。
从嘉词作受冯延巳影响到底如何,我们可对比他们所作的词,深入剖析他们作词所用技巧以及当时的心境,可在这,我想举个王安石和黄庭坚论词的例子作出说明。
北宋两位大名鼎鼎的文豪王安石与黄庭坚有一次论李煜词时,王安石问:&ldo;李后主词何句最佳?&rdo;黄庭坚答:&ldo;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do;王安石不赞同,摇头道:&ldo;不若&lso;细雨湿流光&rso;!&rdo;
二位文豪对话到这里,不得不指出的是,王安石张冠李戴了!&ldo;细雨湿流光&rdo;,出自冯延巳《南乡子》的首句。
我们再细细赏析全词: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ldo;细雨湿流光&rdo;说的是毛毛细雨淋湿了流泻的时光,言的是愁,这是一种绵绵不断的哀愁,恰若李从嘉的&ldo;一江春水连绵向东&rdo;。&ldo;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rdo;则让我想到李从嘉的&ldo;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rdo;。不得不说,二者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在于冯延巳的愁含蓄了些,而李从嘉的词阔朗些,愁思也更深了些。
还有一位老先生在李从嘉的文艺生活中添上了闪亮一笔。
这个人和一幅南唐名画有莫大的联系,那便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是南唐的三朝元老,文采海量,腹满经纶,官运亨通。李从嘉也欣赏韩熙载的才气,登上皇位后也曾一度想用他为相,但因朝中其它大臣反对,只能作罢。当时有传闻韩熙载不愿出任宰相,蓄意自污,不拘礼法,后受其它大臣微词诟骂。
李从嘉想起汉初萧何为反刘邦猜忌,故作癫状,埋没自己品行,怕是这韩熙载也是如此?为了试探韩熙载的品行,他诏擅长人物写生的翰林待诏顾闳中,以宾客身份造访韩府,描绘夜宴情景,作成画卷进献。
正如郑元佑在题画诗《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所述:
熙载真名士,风流追谢安。
每留宾客饮,歌舞杂相欢。
却有丹青士,灯前密细看。
谁知筵上景,明日到金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