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颀听出画外音,问:&ldo;还有何事?&rdo;
钱氏皱眉道:&ldo;他家府上住着个俞氏,你可见过了?&rdo;
王颀道:&ldo;见过她和琯妹妹说话。&rdo;
&ldo;这便是了,&rdo;钱氏道,&ldo;那俞氏呢,本是他们林家的亲戚,后来嫁了个没福气的丈夫,母女俩也是走投无路,便到他家来投奔。这倒也还无可厚非,只是现在这做派,又太小家子气了,一股姨娘的味道,偏偏还打了这个注意。&rdo;
王颀其实先头知道俞氏的身份的时候就猜到这些了,不过他看看眼睛亮亮的母亲,便保持了缄默。
钱氏吩咐了人再给他换一盏热茶,又回头吩咐了身边侍女去给林琯玉林黛玉送京中捎过来的一盒绢花。当今崇尚节俭,因此后宫便先作出了表率,赏赐东西也少了许些名贵罕见之物,反倒是这些精致又不值多少钱的小物件多了很多。这盒子绢花本是穆贵妃特地吩咐了和信一起送来的,为的就是林家这两个女孩子。
王颀看着那绢花,微微皱皱眉,觉得这东西不大衬林琯玉‐‐她那样的人,哪怕是要戴花,也要戴最鲜活的那一类,不然反而显得庸俗。
不过他自然不会开口说,钱氏也没有看到他的面上表情。
她吩咐完了,仍然是回头同着王颀说话,道:&ldo;我觉得奇怪,就问了你伯母,她到底是主母,要是不喜,寻个由头打发了就是。偏偏她素日在闺阁中那样爽利的人,现在在这件事情上却优柔得很。后来才知道,竟然是贾家的老太太的主意,说是迟早要有的,不妨收一个好拿捏的。这俞氏有个女儿,本就有命门,又比起寻常女子更能讨你伯父欢心,正是个合适的好人选。&rdo;
王颀手一抖,呛了一口。一旁的丫鬟殷勤地递上帕子来。他拿帕子按了按嘴角,十分犀利而含蓄地道:&ldo;祖母倒是比贾家老太太有福,年后就是百寿了。&rdo;
言下之意,就是他祖母之所以能活得久,就是没有这么会来事儿。
这倒是皆是了为什么贾敏迟迟不对俞氏下手的原因。到底是她母亲看好的人选,直接劝林如海收了吧自己憋气,不收吧又像是同老母亲打擂台,这才不上不下地卡着。
只是不知道林琯玉是否知晓。
他不紧不慢地掂量了一下,到底心中还是有些疙瘩,便只是点点头,也不做何品论。
俞氏见他这个油盐不进的样子,稍微有些失望。她还以为林琯玉多少能够叫王颀改了这冷情的性子。她道:&ldo;我瞧着你琯妹妹呢,一团孩子气,聪明是聪明的,这种事情到底看不透。我想这既然是有了师生之名,你也不拘教她读那些四书五经,这些道理总要教一些的。&rdo;
王颀拢眉。他倒是不喜欢对林家之事过多地品头论足,他先头来江南,其实不过是为了有些怀疑林如海为人,也是替自己父亲探明他虚实。但是这两日看下来,林如海是个不折不扣的保皇党,要说真的能够为了贾家做出什么事情来,他都不信。
可是偏偏是林家,和水澜摔断腿一件事情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扯。现在既然已经查明了,王颀自然也不想要再过多地牵扯进林家的家务事里头。
他见到墙上挂了一幅字画,生硬地岔开了话题问钱氏:&ldo;您瞧我教琯琯三字经如何?&rdo;
钱氏哭笑不得,王颀难得话这么多,却全是对林琯玉的促狭之语,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她无奈地道:&ldo;你不许欺负琯姑娘,三字经难道她还不认得么?&rdo;
她却没想到,林琯玉至今白白地长到这么大,辜负了林如海和贾敏两人数年教诲,这三字经,她还真没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