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听此言,便从怀中掏出一小葫芦,取出一粒仙丹,对长桑言道:“此丹药是我于翠云峰八卦炉所炼制,不知是否可驱瘟除疫?”
长桑接过仙丹,于鼻下嗅嗅,对老子言道:“此仙丹世上绝无仅有,具有提神最佳功效,无病之人食之,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有病之人食之,如火上浇油,越发浑身滚烫,焦躁难耐,与驱瘟除疫南辕北辙,你老还是留着自用吧。”
老子赞道:“不愧为神医,果真识货。此仙丹便送你食之。”
长桑也不推托,仰脖将仙丹吞食,顿时便有了身轻如燕之感。
老子感叹道:“神医终于成神矣!”
长庚作揖道:“多谢先生抬爱。”言罢,又忧心忡忡道,“只是这驱瘟除疫之事,还无良方。”
老子安慰道:“万事皆有定数,随其自然吧!”
且说,老子坐骑青牛,不知为何,来扶风扶风后便病卧不起,徐甲喂其草料不食,送其清水不饮,且两眼泪流不止,一连数日不吃不喝,瘦成皮包骨头。急的灰鼠绕其牛头“吱吱”悲叫,青牛也只是以悲鸣之声回应。
老子更是心急如焚,见周围无人,便对青牛说道:“青牛哇,你患如此怪病,莫非瘟疫染身?这瘟疫是否有药可医治?”
青牛即可眼泪滴到地上,有气无力说道:“师傅莫急,为给众人解大难,我要瘦到灵药出现。”
老子感到惊奇,百思不得其解。见青牛奄奄一息,不忍心再让其言语伤神,就将此事说与长桑,并问长桑道:“你可知青牛所言灵药在何处?”
长桑道:“我曾听祖父言说过,瘦身牛类动物体内,胆生石头,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疗毒症,想必也可医治瘟疫。这灵药定在青牛腹中,或许它再瘦将下去,届时即可出现。”
老子长叹一声,心中似乎已经有数。
十天以后,青牛已昏死过去,灰鼠几次用前爪撩其眼皮,即刻合上。老子默默不语,徐甲急忙请来神医长桑。长桑与前来围观众人一样,一脸无奈。突然,青牛在昏死中睁开双眼瞪圆,只见牛腹越胀越大,随着青牛声嘶力竭大吼,腹部爆裂,一块黄颜色石头随即从腹坠出。青牛再度昏死过去。
老子老泪横流,徐甲当即放声痛哭,灰鼠“吱吱”哀鸣。围观众人皆一脸悲痛。
长桑却显得沉稳异常,还胸有成竹安慰大家道:“皆可宽心,青牛有救。”言罢,便从怀中掏出一小包,取出钢针针线绳,开始为青牛缝合伤口。不到一个时辰,长桑给青牛缝好腹部,又从小包中抓出一把草药,放入口中细嚼后,敷在伤口之上,用抹布缠裹好。又不到半个时辰,青牛站立起来,开始饮水食草。
老子放下心来。
神医长桑拿起从青牛腹中坠出石头细看。只见其呈卵形,质轻,表面呈金黄色,细腻而有光泽。用舌舔之,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言称自己从未见过,叫不出名字。
老子扫视一眼躲在角落中灰鼠,对长桑道:“先别管名字。此物也许会给众人解难,可让患瘟疾病人煮水服用,用来一试。”
神医长桑点首:“先生所言极是。”忙于用手抠掉一些,让一人回家煮茶给患者喝下,当即回报瘟病立即好。神医欣喜,让秦艽将来自青牛牛腹中黄石放入水井,让众人担井水饮用。几天后,扶风一带患瘟疫病人痊愈,人们皆恢复健康如初。
老子、长桑、秦艽及众人,皆大欢喜。
老子抚摸青牛称赞道:“青牛哇,你所作所为令人敬佩。虽说你自身冒极大生命危险,但瘟疫已被祛除,你功不可没。”
众人感激青牛救命之恩,割来青青芳草,争着喂养青牛,青牛很快吃得体壮膘肥。人们还提议老子为青牛腹中所坠良药命名,老子道:“既然是青牛腹中所坠石头,就如同孕妇怀胎产下宝宝。青牛在十二生肖中居丑位,可名为‘丑宝’。并且,青牛腹中所坠石头为黄色,还可唤作‘牛黄’。”
长桑赞许道:“妙!‘丑宝、’‘牛黄’,一雅,一俗。妙!”
老子道:“那就先取其俗,唤作‘牛黄’。”
据说,从此以后,只有牛腹中才长牛黄,凡长牛黄之牛,都与老子所骑青牛有血缘关系,世上之牛黄就是如此得名。
老子为青牛腹中所坠黄色石头命名“牛黄”当日,神医长桑没有惊动村民,单独便向老子辞别,离开扶风。临行前,对老子言道:
“瘟疫有其运行复发轨迹,千年之后,扶风一带还将复发瘟疫灾情,其中心地带为终南山。”言罢,又将其书写在黄绢上的“天星秘诀歌”交与老子。恳求老子,阅后如无不妥,交与村医秦艽。当晚,老子于烛下打开黄绢,只见上面写道: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