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先是一愣,随后笑着说道:
“老朱,原来你家中的木材生意还包含了冬日里京师的炭火,这样一来咱们的蜂窝煤生意,还真的可行!”
“那就按照老规矩,卖出去的钱先三七分打点官员,剩余的再由你我二人五五分!”
朱高燧满脸疑惑的瞅了瞅陈羽,又看了看朱棣。
他这才知道原来生意中的分成比例,竟然如此……逆天。
皇帝做生意还需要沿途官员点头?
不要说皇帝了,就连自己这位大明赵王爷平日里想做一点小本买卖,那也是无人敢惹。
但知晓了精盐生意的大致利润之后,朱高燧并没有感觉陈羽很亏。
毕竟利润如此庞大,无论放在哪个商贾身上,那都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暴露,甚至还会因此遭到杀身之祸。
可朱棣不一样,他就是大明的天。
大明没人可以动得了他。
这样一来,以后精盐生意就会成为陈羽手中一台每天都会印刷的印钞机,这反倒让朱高燧有些羡慕。
一年的利润,可比自己一年的俸禄多得多。
精盐生意他肯定是无法参与其中了,就是不知道这蜂窝煤生意……自己能不能从中也掺上一脚。
刚有了这个想法,朱高燧猛地一怔,当即问道:
“陈掌柜,这蜂窝煤一枚两文钱的售价……真能作为货物进行售卖?”
朱棣听后也沉默起来,他方才的注意力全然都在今年冬日百姓终于可以不用再受严冬之苦上。
毕竟两文钱的价格放眼整个大明,百姓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忽略了商品本身的因素,那就是一个商品想要盈利的话,必须做到售价大于成本,这样才可以获得利润。
否则迎来的只能是亏损。
而两文钱却是造福万民的售价。在如此低廉的价格面前,哪里还能有什么利润可言。
哪怕如今大明遍地煤山,可其中的成本还需要蕴含人工费、成本费、提炼费等等。
最后一刨除,哪里还有什么利润空间?
如果这样的话,最后说不定还需要用朝廷国库来补贴亏欠,才能做到这个价格。
不是朱棣小气,而是蜂窝煤一出就是主打下层市场,奔着天下万民而去。
两文钱朱棣知道百姓绝对可以接受,但朝廷要干的事情很多,与其在这方面投入,还不如将这个钱拿去赈灾!
所以想要真的推广蜂窝煤,那么必须涨价!
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价,朱棣倒有些犯起了难。
因为这样的产品一出,那还是第一次可以让百姓用来取暖,之前也没过什么先例。
搞不好就会产生民怨。
像精盐一样,那一小波的富贵人群很容易就可以测出与之相对应的市场价格。
但精盐不一样,受众多,如果选择一个小范围的地方进行试卖,也会发生其他地方抢购的现象。
这样一来最终的数据必将不准。
朱棣沉思了半晌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无奈只能向陈羽询问道:
“陈兄弟这价格定到多少,才可以不用亏损。”
之前陈羽主张思路一直都是一个合格的产品,要交给市场去检验。
所以让陈羽凭空估算一个刨除了所有开支后的货物售价,朱棣都感觉着实有些为难陈羽。但这么好的东西,朱棣当然舍不得放弃,所以哪怕知道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困难,但他还是要问,万一陈羽能够想出好的办法呢?!
但下一秒,陈羽的回答直接让朱棣与朱高燧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