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农听孔林这么说,心中暗笑:你们要是知道程子强打算怎么改变团部机关建制非疯了不可。但表面还是严肃地说:&ldo;现在前方吃紧,我们还得的加紧动作才行,不然就辜负了总统和夫人的期望了。现在新兵陆续的就要到了,其他的营建警戒部队也要陆续进场,我们是不是……&rdo;
卫西青刚才脑子飞速的运作了一翻,算清了利弊说:&ldo;是该动了,不瞒你说雨农老弟,这几天可闲的我够呛啊。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部队一进场,恐怕我这个后勤处长的清闲日子就没有喽,呵呵。&rdo;
其他人听了卫西青的话也面子上呵呵笑了一翻,可心里却各有各的算盘。孔林想的是:这个老狐狸,见风使舵倒是快,你这一动我们敢闲着吗?&rdo;
贾雨农才不管这些人脸上心里是否一致呢,他和程子强一样,要做的事情多多,本身有身份特殊,所以根本就没拿这几个家伙当回事。他心里明白,这些人,弄的好是个过渡时期的人物,弄不好,就会被祭旗。反正华夏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冯总统是铁了心要把空勤团搞成自己的御林军的,既然是御林军,一要素质好战斗力强,二要绝对的忠诚,到了这里还拉山头,搞派别那不是找死吗?可笑这帮家伙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呢。
第五章头痛的问题
程子强感觉很累也很爽。自从去年在寿春城战役中负伤后,断断续续养了大半年的伤,最近伤愈才逐次恢复锻炼,体能虽然也在缓缓的恢复,但尚未回复到当年的巅峰状态,这次是他最长距离的一次越野奔跑,但是他依然稳稳的跑在队列的最前面。
新调来的官兵中也有几个体力超强的,毕竟这些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也不是泛泛之辈,在吃了程子强给他们的下马威后,也诚信想拿出点实力来。其实如果他们心态平和些,战胜程子强不是没有希望,可惜他们太看重成败,一上来就那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没有科学地分配体力,所以在路程的三分之二的的时候统统被程子强甩到了身后。
在路上补充了两次水分,程子强又倾听的贾雨农部下不断报告的消息:什么又有多少人退出啦、又有谁实在受不了坐在路旁休息啦,诸如此类,可他的脚步始终没有停顿下来,直至第一个冲过了终点。
大刀看到程子强第一个冲过终点又惊又喜,因为她首先没想到程子强会亲自带队参加这次越野跑测试,另外由于此时程子强是她最亲近的人。最亲近的人跑了第一,确实是值得令人高兴的。早早就来看热闹的周保长、拖拖娃儿和周家大娃子也在一旁拼命鼓掌。
程子强到达终点后没有时间休息,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他委托周保长找些农夫来,架起大锅烧开水、做饭,自己换了套军装迎接后续官兵的到来。
从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官兵(除程子强外)到最后一个,中间的过程足足相差了两个多小时,而搞自己力量坚持到达终点的也只有50多人,不到全体人数的三分之一。
程子强先让这些人员先到大刀哪里登记造册,然后请贾雨农的部下开车沿途做收容,结果弄回来了大部分,还有极少的一部分实在受不了,中途悄悄的溜走了。程子强要求贾雨农把这些人都找回来,执行军纪。在会议上已经宣布过了,除了不荣誉遣返,这些人没有权利私自逃离部队。
剧烈运动后不能快速大量的喝凉水,好在这些人是陆续到达的,因此&ldo;押解&rdo;强迫这些人乖乖的喝开水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好在这些人中也有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因此这项工作进行的还比较顺利。
全部人员都集中后,程子强的威信提高了不少,别的不说,人家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了,很多牢骚话自然也就说不出口了,儿一些年轻的官兵甚至在心目中生出一丝对程子强的敬意来。
程子强首先再次宣布各人的军衔待遇暂时保留,然后根据这次越野跑的测试情况,每个官兵的自身资历和其他的综合因素,临时宣布的临时军衔和职务,全部人员只保留70余人,编成一个训练队,内编三个小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两人。其余的人员宣布荣誉遣返,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受了一场累还得遣返。程子强再三解释这是荣誉签发和不荣誉遣返有本质上的不同,可这些人还是不依,最后程子强才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将这些人编入预备训练队,暂时负责营区建设和体能训练,等体能达标了再编入训练队。这样分类有利于激发被训练官兵的荣誉感。
虽然是面子上勉为其难,但实际上,这个计划是早就制定好的,做做样子而已。这些编入预备训练队的人员,心中也暗暗安慰自己今天总算是扳回一局而高兴,殊不知自己其实一直在人家早画好的圈子里跳。
当晚吃过了饭,除了安排岗哨和搭建帐篷外,程子强没有安排其他的任务,毕竟今天已经把这些人折腾的够呛了,弦也不可能一直蹦的很紧。
通过今天的越野跑测试,程子强发现华夏军基层官兵的体能普遍较弱,而且伴随着营养不良。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与很多,和长期的饮食习惯也有关系。如果以后来到的官兵都是这种体能档次的话,程子强就必须修改自己的训练计划,不然没等上前线这些人就先累死了。
训练计划……一周就先30个小时吧……程子强在纸上写道:其余的时间可以适量参加营建。营养问题的改善,既然大本营这样看重空勤团的建设,钱和物资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机构和人员。华夏号称美食之帮,可却没几个称职的营养师,专门负责军方供应的营养师也没有,整个军事体制的伙食供应还停留在埋锅造饭的方法上,在中港战役中,因为埋锅造饭的吹烟,也不知道引来了多少倭军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