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厌幼时经历劫难,家破人亡,从少年相知到如今相伴的,也只有张良一人。
那之后,张良再没劝过他。
西门厌固执,也并非是死皮赖脸,他知道张良心中的明月光是韩非,故而也保持着一定距离。
张良回慕良山的茅屋长住,他便在百步之外盖了另一间茅屋,每日能远远看着张良,他就知足。后来,有一个仰慕他的少年千里迢迢寻来,求他教授武功。他见他骨骼惊奇,悟性也不错,便把周身的功夫传授于他,也算是不枉恩师仓灵子的悉心栽培,将这门功夫传承下去。
春去秋来,四季变换,时光总如白驹过隙。从韩非去世到刘邦即位,已经过去三十一个年头。有句话说&ldo;借君三十年,繁华万里好江山&rdo;,放在他们身上正好合适。
慕良山头的梨林开了花,东风一拂,万千碎瓣如同仙女手中的流光,飘飘然落下。
张良来到一处地方,拍了拍裤腿上的泥尘,又整理了一下仪容。拿着一枝梨花,垂眸,浅笑着望着眼前的墓冢。
&ldo;韩兄,子房来赴约了。&rdo;
他买了两壶酒,一壶放到墓碑前方,一壶拿在手中,堪堪坐下。望着墓碑上的名字,仿佛在看情人的眸子一样脉脉含情。
&ldo;还记得《五蠹》么?你流传最广的一篇文章。那日皇上看了,大赞你见地深远。问我与你是否相识。我说是,他便拉着我谈说了许久,问了许多你的事情。我跟他说了你任职司法时的作为,还说你的文章不止五蠹一篇。他听得入神,羡慕我与你相知相识。&rdo;
&ldo;韩兄,你的思想会流传下去,永不腐朽。千年过后,你不止是写五蠹的韩非。韩国有你,才真的了不起。&rdo;
&ldo;皇上赞我&lso;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rso;,其实我学的都是些皮毛,你的皮毛,加上黄石公的皮毛,竟让皇上如此器重。&rdo;
&ldo;韩兄,我其实想过是否要光复韩国。只是韩成殿下已死,韩氏后继无人。就算寻到继承者,逼宫造反,势必劳民伤财,那时战火弥漫,遭殃的还是百姓。&rdo;
他望着坟前不知何时发出的柳枝出神,喃喃道:&ldo;这是最坏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对么?&rdo;
两只酒壶碰撞出清脆的声音,张良饮下琼酿,嘴角噙了一抹笑。
&ldo;再与你喝一盅,以后你不会再孤独了。&rdo;
新郑还是叫新郑,名字没有改。
慕良山脚下挖通了一条运河,张良便置了一条小船,学做个帮人渡河的船家。
那日,他收船准备回家,经过街巷时,听到梨花糕的叫卖声,竟颇为嘴馋,循声赶去。
&ldo;都跟你说小火小火!烧这么大你想烫死我啊!&rdo;那出不怎么大的店面,小老板正对着烧火的壮汉骂骂咧咧。
那壮汉抬首,&ldo;你昨日说,火小了烧不热,客人吃着败口感。&rdo;
&ldo;所以你就把我第一盖蒸笼烧了?&rdo;小老板两手插眼,&ldo;分明就是你搞砸了还敢跟我顶嘴?&rdo;
壮汉块头很大,站起来比他高一个头还多,只是又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气鼓鼓地没骂回去,只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