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番话,让唐军将士又燃起了杀敌斗志,重新振作起来,与敌军继续浴血奋战。
片刻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仿佛天空都被这惨烈的战况所惊动,大地也为之悲愁,草木似乎都在哀伤。
忽然,只见宗罗睺的阵中人马突然开始纷纷逃窜,一名身材魁伟、手持长矛的大帅如入无人之境,率领着好几名勇猛的健将奋勇杀来,前来援助庞玉。庞玉定睛一看,来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西讨元帅秦王李世民。
庞玉心中顿时像是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下子来了精神。他率领的军士们也像是听到了冲锋的号角,精神大振,与李世民等人紧密配合,一同对敌军展开合击。
片刻,唐军主力也前来迅速接应,内外夹击敌军,喊杀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宗罗睺的军队本就在此战斗许久,疲惫不堪,如何禁得起这前后夹击的强大攻势。眼见抵挡不住,就像一群无头苍蝇一般四处逃散。李
世民当机立断,指挥大军乘胜追击,一时间杀敌数千。而后他亲自率领两千多精兵,马不停蹄,一直穷追不舍。
李世民的表舅窦轨,眼见唐军要趁势追击,担心兵力疲惫,急忙勒马拦住李世民,满脸忧心,苦苦劝道:“薛仁杲尚占据着城池,且城防坚固无比。我军虽说是战胜了宗罗睺,但绝不能轻敌冒进啊!我们应当暂时收军,让将士们休养生息一番,然后再斟酌如何进攻才是上策。”
李世民目光中透着坚毅与果敢,说道:“舅舅,我已深思熟虑。如今我军士气高涨,势如破竹,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万不可错失。舅舅且莫多言。”
于是,李世民亲自率领主力大军朝着薛仁杲所居的折摭城进发。
薛仁杲将兵列于城外,与李世民隔着泾水对峙。两军相对,尚未交锋,薛仁杲手下大将浑干等人,见己方大势已去,心灰意冷之下,竟然渡过泾水投降了李世民。
薛仁杲目睹此情形,心中知晓大势已去,犹如困兽犹斗,急忙带兵退入城中。
此时,天色渐暗,李世民的大军却源源不断地赶到,迅速合围折摭城。到了半夜,城中许多守将或被困境所迫,或见大势已去,便拽着城墙上的绳索,悄悄攀缘而下,纷纷归降李世民。
薛仁杲见势,终于明白已然是穷途末路,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写好了降书,开城投降,并亲自迎接李世民的大军进城。
李世民入城之后,收获颇丰,收得精兵一万多人,百姓五万多众。
唐军将领安置好军队后,皆来向李世民祝贺,心中满是钦佩,却又带着几分好奇,问道:“元帅一战而胜,既未动用步兵,又未曾使用攻城器械,却能兵临城下。我等皆认为此城难以攻克,不想不到一日,便成功拿下,恰似元帅您之前所预料一般。敢问元帅究竟为何如此厉害,竟能料事如神,建立如此奇功。”
李世民朗声道:“宗罗睺麾下的兵力皆是陇外兵士,而非其亲身卫队,我不过是巧妙出其不意,方才将其打败。敌军战败之后四处逃散,虽说伤亡并非众多,但若是我军停步不追,他们必然皆入城中,再被薛仁杲安抚收编,那便又成了一支强劲之师。届时,他们据城固守,我们再想攻打,将会难上加难。唯有乘胜而急攻,让那些逃散之敌无法进城,四处躲避,不能合兵,如此一来,折摭城的守兵力量便会空虚,加上薛仁杲及其将官已吓破了胆,无心谋划,不考虑投降又等什么呢?所以我军定能成功破城,逼其投降。”
唐军将士们听了他的这番解释,皆对李世民心悦诚服,一齐下拜,敬佩地说道:“元帅真是神机妙算啊,我等实在差得远喽。”
李世民谦逊地回应道:“我之所用不过是谋略,而功成名就乃是众将士奋勇作战之功,我等皆是为国家建功立业,又何须分彼此呢?”
李世民在平定薛仁杲军队后,面对大量降兵,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宽广的胸怀。他并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对降兵心存戒备,而是选择信任他们,将他们交给薛仁杲的兄弟以及宗罗睺、翟长孙等原属薛仁杲的将领统领。
这一举动不仅安抚了降兵的情绪,也赢得了他们的忠诚。
一天,李世民带着这些降兵外出射猎。秋日的阳光洒在广袤的草原上,马蹄声伴随着欢声笑语,气氛轻松而融洽。李世民骑在马上,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暗自思量:“这些人曾是敌人,但如今已归顺于我。若我能以诚相待,他们必会为我所用。”
他转头对身边的薛仁杲之弟薛仁越说道:“仁越,今日猎场之上,不必拘束。你我皆是同袍,当以兄弟相待。”
薛仁越闻言,心中一阵感动,抱拳答道:“殿下宽厚仁德,末将愿誓死追随!”
降兵们见李世民如此信任他们,心中既敬畏又感激。一名降兵低声对同伴说道:“秦王殿下不仅武艺高强,待人更是宽厚。我等曾为敌,他却毫不猜忌,实在令人敬佩。”
同伴点头附和:“是啊,殿下如此待我们,我们若不效死力,岂不愧对?”
此时李世民又听闻褚亮的名声,便决定亲自寻访。褚亮是当时有名的文学之士,才华横溢,但因战乱隐居乡野。李世民带着几名随从,来到褚亮的住处。他轻轻叩门,态度谦和。
门开后,李世民拱手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世民特来拜访,望先生不吝赐教。”
褚亮见李世民亲自来访,心中既惊讶又感动,连忙还礼道:“殿下贵为秦王,却屈尊来访,草民愧不敢当。”
李世民微笑道:“先生才华横溢,世民仰慕已久。如今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际,望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褚亮见李世民言辞恳切,心中感慨万千,答道:“殿下如此看重,草民愿效犬马之劳。”
此后,李世民将褚亮任命为秦王府的文学官,对他礼遇有加。褚亮也不负所托,尽心竭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通过这些举动,李世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势力,也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这些品质,正是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的重要原因。
之后,李世民命人安抚城中百姓,恢复城中秩序,安排好城中留守官兵,唐朝大军稍作休整之后,便押着薛仁杲向着长安城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