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唐朝凌烟阁还在吗 > 第53章 李密攻取金墉城距离他的帝王美梦只差一步之遥(第1页)

第53章 李密攻取金墉城距离他的帝王美梦只差一步之遥(第1页)

前章讲到公元618年初,王世充自不量力再次挑战瓦岗军,结果大败,给李密送去了一份“新年大礼”。

李密看到隋军军力损失惨重,于是决定率领大军乘胜追击,瓦岗军气势汹汹,向着东都方向一路挺进,所到之处,扬起漫天的尘土,遮天盖地,仿若天兵压境。

李密大军首先攻至金墉城下,金墉城的守军远远望见,心中早已胆寒。

隋朝的金墉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金村一带,在东都的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约30里。

金墉城始建于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是曹魏时期为屏障宫城、避险防乱而修建的军事要塞。金墉城在魏晋时期不仅作为帝王的离宫和行宫,还曾多次成为废帝、后妃的幽禁之地,以及重要的军事要塞。

金墉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还见证了多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其中,就包含李密在此建立政权,自称魏公,与隋朝统治形成对峙,是金墉城历史上最着名的篇章之一。

李密的军队兵临城下,一刻也不停歇,趁着士气正旺,李密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狼似虎地扑向金墉城。城墙上的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在李密精锐之师的猛烈攻击下,终究难以招架。不多时,金墉城便被攻破。

李密踏入城中,目光中透着志得意满,占据这座城池对于李密来说战略意义重大,当下他便开始命人修缮城门、加固城墙,修复房屋。工兵以及城中召集的工匠,忙碌不停,锤子敲打的声音、锯子切割木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随着工程的推进,城中的防御设施逐渐完善,而李密便顺势在金墉城中驻扎下来,后方基地也前移至此。

城中的钟鼓被重新敲响,那雄浑的声音回荡在空中,宣告着李密的胜利。这声音顺着风势,竟一路传到了东都洛阳。东都的百姓们听到这钟鼓之声,心中皆是一惊,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有人忧心忡忡地说:“看来李密势大,我们这东都怕是要有麻烦了。”

旁边的人也纷纷附和:“是啊,这李密如此迅猛,不知道朝廷有何应对之策。”

留守在洛阳皇宫中的杨侗及众大臣听闻金墉城落入李密之手,更是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隋朝东都洛阳的皇宫所在位置称为紫微城,位于洛阳的皇城西北角,隋、唐、五代和北宋相继沿用长达530余年,经考证,这里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紫微城宫城东西宽2080米,南北深1977米,主要分三部分。中部为大内,宽1080米,前后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布局严谨,采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宫城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位于都城西北隅,与天上的紫微垣相对应。宫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隅地势高亢处,宫城在皇城之北,周围环绕着曜仪城、圆璧城等小城,形成了一个布局严谨、功能分区的城市结构。

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洛阳城半个多世纪,武周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神都。五代时梁、唐、晋曾都在此建都。宋时称为“西京”,宋金之际,毁于战乱。

没过多久,李密便在金墉城汇聚了三十万兵马,在北邙排列下阵营。

北邙指的是北邙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北部,是黄河和洛河的分水岭,邙山之名至今沿用。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曾登顶邙山,南望龙门,选择在邙山与龙门之间的区域建都,即隋唐大都市——洛阳城。

北邙山不仅是一处自然地貌,东西绵亘约190公里,海拔约300米左右,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适合挖窑洞和营建墓穴。这里自古以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心中理想的墓地,有着“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表示这里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终极归宿。

北邙山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帝王的更替,承载着丰富的墓葬文化和历史故事,如今的北邙山,不仅是一处自然风景区,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当时,李密那三十万大军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北邙山,军旗飘扬,遮天蔽日。看着如此强大的兵力,李密心中满是豪情壮志,他的目光望向南面的上春门(位于洛阳城外廓城东北角,即今塔湾村南近300米处,在唐朝被称为上东门),眼神中透着一种志在必得的神情。他想:“如今我有如此雄师,何愁东都不破?”

公元618年农历正月十九日,隋朝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和民部尚书韦津接到命令,率领士兵出兵抵抗李密。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隋将段达,他在617年二月奉命阻击瓦岗军东进之时,于回洛仓被李密率军首次战败,狼狈逃回洛阳城。

段达,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是隋文帝杨坚的亲信,早在北周时期就担任大都督,统领亲信兵马,跟随隋文帝左右。隋文帝时期,段达曾率军平定吐谷浑之乱,因功加封开府,赐给奴婢五十人、绵绢四千段。开皇二十年(600年),段达受晋王杨广(尚未继位前册封为晋王)之命,私下贿赂东宫官吏姬威,密报太子杨勇的过失,导致杨勇被废黜太子之位。

段达后来与元文等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后出卖元文都等,协助王世充夺取帝位,成为王世充的司徒。此事我们下章将会讲到,暂且不提。

段达的一生复杂多变,被后世评价为见风使舵之人,既有平定叛乱的一面,也有出卖盟友的一面。

韦津在隋朝担任民部尚书等职,他在隋炀帝时期被委以重任,负责东都洛阳的留守事务。在李密围攻东都洛阳时,韦津奉命率军抵抗,此时还能忠心为腐败的隋朝卖命,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

段达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那黑压压的一片敌军,他的脸都吓白了。他的手微微颤抖着,对身边的韦津说道:“韦尚书,你看李密的兵如此之多,气势如此之盛,我们恐怕难以抵挡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