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轰!嘀嘀!”袁奕正看着书里的公式,就听到从窗外传来的噪音。引擎的声音很大,淅淅沥沥的雨声都掩盖不住。孩子们一心学习谁都没被这声音打扰,倒是坐在靠窗位置的知青好奇地看向了窗外。“呦?村里哪来的小汽车啊?!”农业工程专家和水利工程师(9)听到男知青的声音,众人纷纷起身去看。雨中,一辆绿皮车轧着泥泞的土路往学校开来,副驾驶的窗户外挂着一面红色的小旗子,精纺的细纱颜色格外鲜艳,车前是一颗金色的星星标识,被雨水这么一浇熠熠生辉。“哇,真气派!”“为啥这车不吐烟啊?咱村的拖拉机冒的烟老多了。”“下着雨开,会不会被水浇坏了啊?”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孩子们只见过拖拉机,四个轮子的汽车只听爹妈提过,说城里的有钱人都开小汽车。他们还听说,车里又宽敞又舒服,窗子一关,风吹不着雨刮不到。别说孩子们了,一向自持稳重的杨丽也朝着汽车来的方向多看了两眼。这样气派的汽车来村里,定是要带来什么好事儿。倒是袁奕,似乎对这辆气派的小汽车没什么兴趣,抬起头匆匆瞧了一眼便继续埋头苦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辆汽车罢了,哪里比得上书里的知识重要呢?看完书里的最后一条公式,袁奕一边小声默读一边在纸上做着相关的练习题。最后,看着纸上的数据与书里给出的答案一模一样,这才放松地舒了一口气。【叮!“中级学习”任务已完成!拯救者获得:爱国积分+5,智力+10,专注力+40,学习力+50同时因在竞速任务落败,剥夺体能消耗速度减半的能力。拯救者任务完成度:11】前一秒系统的声音还很正常,下一秒,袁奕的脑海里就响起了严肃的警报声。【警告,警告!任务惩罚即将开启!惩罚内容:禁止翻看新的书籍,禁止参与农作劳动,惩罚时长:三天】袁奕:???【不让我看书,又不让我干活,那你让我干嘛?】袁奕不解道。系统无情地回她说:【你可以吃喝玩乐,贪图享受。】好嘛,在所有人都努力学习,准备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时,系统竟然给自己放了三天假,强制自己不能□□国相关的事。这岂不是让自己捧着一片丹心无处安放吗?贪图享乐,简直是对她这样的爱国青年最大的惩罚!系统,你的心好狠……小汽车停在了教室外面的平地,停着发动机引擎“突突突”的声响,大家一窝蜂地涌到了教室门口看新鲜。后车门被打开,下来的竟然是副村长杨远山。杨远山连忙跑到了汽车的另一侧,撑开了一柄雨伞躬身向前,哪怕自己被雨淋湿了后背,也要替车里的人挡住头顶的一片风雨。“袁先生,您请。”从车上下来的是个两鬓斑白的老先生,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他打眼扫了一圈围在教室门口的那些孩子们,目光落在了他们手里的书上,“看来村里的孩子们都很热爱学习啊。”“是啊是啊。”杨远山连连点头,同时朝着那些孩子和知青们道:“这位就是水利部的部长袁先生,大家赶快给先生问好。”上次杨远山开会回来就说了,国家水利部很重视常江流域的洪涝问题。大家不懂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他不仅是当官的,而且还是个大善人,会想法子解决十里八乡一下雨就犯涝的事儿,会让他们以后的日子好起来。所以听到“袁先生”三个字,大家的眼里顿时多出了几分尊敬。“袁先生好!”众人异口同声。走进教室,袁改明的目光还在寻找着他此行要见的人:听说她今年十八岁了,应该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袁奕收起桌子上的物理书和练习纸,起身时,对上了袁改明的眼神。尽管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无形中她感知到了一丝熟悉与亲切。或许,心里装着祖国的人之间会更加惺惺相惜吧。袁改明年近六十,身体状况倒是不错,眉宇间能看出他与老爹的几分相似,精神奕奕的样貌丝毫看不出高龄的疲弱,若不是鬓角的斑白,说他是四五十的人都有人信。在岗位上奋战多年,他依旧硬朗的身子骨应该还能再多奉献几年的光阴。“你就是袁奕吧?建国的闺女?”袁改明看向她桌子上的那些书籍,语气更慈祥了几分。袁奕点点头,礼貌地鞠了一躬回道:“爷爷好。”祖孙俩第一次见面,为了能有个好的印象,一旁的杨远山也帮衬着说袁奕的好话:寺贰2二五九一斯弃“袁奕这孩子可聪明哩,我们村的蓄水池,就是她和知青们一起弄的。”顿了顿,杨远山紧接着又对袁奕说道:“奕丫头,袁先生这次来,就是专门来看咱们村的蓄水池。当初不是你设计的吗?来跟着给袁先生讲讲。”前几日的村长大会,还是围绕着洪涝灾害的事儿。这几年以来,各村受灾的次数越来越多,总要想出个解决的办法才是。袁改明来参加会议是想听听基层人民的想法,顺道见见二十多年未见的儿子,没想到,就听到了远安村修建蓄水池的事。“光说太片面,还是去各处的蓄水池看看吧,”袁改明建议道,“袁奕,可以跟我们一起吗?”看着袁改明脸上和善的笑意,袁奕并不觉得他会是个反派人物,甚至驭水者的天赋还令她感知到了他身上耀眼的淡蓝色光芒。蓝色代表水,与水打交道的年月越长,光芒越是灿烂。看来袁改明这几十年一直在为国家的水利做贡献。“当然可以。”袁奕欣然同意道。从学校出来,袁奕带着袁改明和同行的记录员去村里的各处蓄水池勘察。这一路上,她心无旁骛地介绍着修建蓄水池的细节和原理,并没有提及其他的话题。“这些水沟用来引流,可以让村里的水流到村外。”“水池里的水我们也不会浪费,可以用来浇地,烧开了还能喝,也能节约些地下水。”袁奕一米七的身高比袁改明低了一些,走路时撑着伞,脊梁挺得笔直。听着袁奕的讲解,袁改明不禁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不错,用引导的方式来解决降水问题是个很好的办法。”这一路走来,村子里都没有什么积水,各个蓄水池储存的雨量都差不多,而且根据容量推算一番,是能够承受一场大暴雨的降水量。袁奕:“不过蓄水池治标不治本,单是建几个水池没办法解决其他村子的问题。”袁改明停止了脚步,顿时对她的话充满了好奇:“哦?”“洪涝问题除了强降雨外,更多的还是地理问题,我们距离雅尔河最近,雅尔河出了事我们都要遭殃。但雅尔河又是常江的一条支流,所以说到底,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常江,只要把常江治理好了,才是从根源上解决了水患。”听了袁奕的一番话,不止是袁改明,随行的记录员和杨远山都惊讶地说不出话。她不过才十八岁,小小的年纪竟然有这样深远的见识?!随行的助理说道:“袁先生这次南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地考察常江附近的水患问题,然后制定出详细彻底的解决方案。”“那你有什么想法吗?”袁改明又问。这下,袁奕算是被问住了:“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她现在才看了十几本教科书而已,以她目前所获取的知识,不足以让她说出修建水坝、兴修水力发电站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