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前几日恨不得将人拆骨入腹的年轻帝王居然很老实,就那么抱着挽夏歇了一夜。翌日,挽夏终于睡了个餍足,睁开眼看着空空的一则,有些不可置信。
前朝,沈沧钰已颁布了大赦令。稳权之时下狱的官员,多数保住了性命,只是家族再无复兴机会。
这让大臣们都有些出乎意料,亦首次发现新皇居然会这仁慈一面,一时间心情十分复杂。赦令之后,沈沧钰提决定今年开恩科,招揽有用之才补官员空缺。
加开恩科一事,很就传遍了太明,新皇登基短短时间内便被众多儒学及文人誉为明君。戒严的应天府为准备科考,霎时再度热闹起来。
过了中元节,郑老太爷就带着蜀王回蜀中。
沈沧钰亲自送到了城门,蜀王包着眼泪不舍拽着他的衣袖,沈沧钰哭笑不得,伸手摸他的冠:“都说了许多次了,男子汉不得轻易掉泪。”
蜀王抬袖抹了一把眼泪,“又没有掉下来。”
挽夏在边上也直抿嘴笑,递给他一个香囊,“这个给王爷留个念想,手艺不精,可别嫌弃。”
“皇婶婶送的,我一定会好好珍藏着。”蜀王霎时又露了笑,忙接过,“这玉兰花真好看。”
沈沧钰忙咳了两声,引得蜀王奇怪的看他,挽夏脸上阵阵发热。她不过是将花瓣形状绣得长一些,这梨花哪就变玉兰了。
仪昭此时也递上了她画的画作,是蜀王与挽夏逗元宝时画下的。蜀王抱在怀里,如得珍宝,离愁终于散去,笑吟吟朝帝后道:“就此拜别皇叔皇婶,希望下回再见到时,我还有个皇侄儿。”
蜀王有些孩童性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倒是把脸发热的挽夏臊得满脸红霞。沈沧钰略带深意的眸光扫过她,笑着朝蜀王点头。
看着蜀王探出马车不停挥手的身影走远,挽夏唇角的笑也渐渐敛去,“以后宫里又要安静了。”
蜀王在的时候,宫里还是挺热闹的,如今也离开了,整个宫中仿佛就只得她和沈沧钰,还有仪昭三人。想想都觉得静得可怕。
沈沧钰牵了她的手,小心翼翼将她扶上车,“会热闹的。”
过了中元节,便是中秋,这是新皇登基的第一个重大节日,沈沧钰要君臣同欢。中秋当日在宫中设宴。
旨意下去,礼部忙得团团转,挽夏领着仪昭看礼单,斟酌着给诰命夫人赐下节礼。
一直忙到中秋之日,挽夏才松了口气,见宫中各处还忙碌着,想想还是亲自到设宴的地方看一眼。礼部尚书未想到皇后娘娘会亲自视察,诚惶诚恐,见挽夏露着满意的笑离开,才将一颗忐忑的心放到肚子里。
此时已陆陆续续有大臣进宫,可沈沧钰还在御书房忙着,挽夏想了想便转了方向到御书房。才转出御花园,迎面便走来一行人,是大臣家眷的样子。
挽夏也没有多想,继续走自己的。许是因她不常走动,又穿了件家常的大袖衫只带着梨香桃香,引路的宫人也未认出她来,是按一般的规矩给她福礼。
这些本也不在意的,可她要越过那迎面来的命妇与贵女时,那贵女大刺刺站那动也未动。
挽夏轻轻蹭了她的肩,就听见她哎哟一声,怒目视来。
梨香却紧张扶住挽夏,以为是她撞伤了。
那命妇听得女儿一声喊,也抬了头去看挽夏,这一看,有些眼熟,可一时间又想不起是哪儿见过。
梨香看到那母女居然就那么无礼直视自家主子,瞪圆了眼就要训人,前边传来击掌声,她只得先跪了下去。
皇上驾临,众人回避。
那对母女俩也慌忙退到一边跪下,在场就只有挽夏还笔直立着,那妇人见此心头重重一跳,想起眼前这少女是谁人。再想到女儿的举动,脸色顿时就发白。
沈沧钰听到挽夏亲自跑到设宴处了,便想着来接她,那么巧两人便撞一块了。
威严的帝王见着那抹俏生生的倩影,唇角便扬起,走上前握了她手似责怪:“怎么也不乘撵?”
他说话间,跪一地的人高呼万岁,他皱眉看去,才发现有官员家眷也在。
“每日都坐着,走走。”挽夏扣住他的手,朝他笑。
“回吧,你还得梳妆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