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华夏风云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 第69章 诸葛亮初出茅庐建奇功(第2页)

第69章 诸葛亮初出茅庐建奇功(第2页)

在前往夏口的途中,诸葛亮向刘备详细阐述联吴抗曹的战略意义。他说:“曹操虽拥百万之众,但远道而来,疲惫不堪,且不习水战。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若我们能与孙权联合,凭借长江天险,定能击败曹操。待曹操退兵后,我们便可趁机夺取荆州南部四郡,以此为基础,再图益州。”刘备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到达夏口后,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议联盟之事。诸葛亮深知此次任务艰巨,若不能说服孙权,刘备集团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他精心准备,日夜兼程,来到江东。

此时的江东,孙权也在为曹操的大兵压境而忧心忡忡。曹操在统一北方后,野心勃勃,企图一举吞并江东。他给孙权下了战书,声称要率领八十万大军,与孙权会猎于吴。孙权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议事厅内气氛紧张压抑。张昭等一众文臣主张投降,认为曹操势大,难以抵挡,投降或许还能保住江东的太平;而周瑜、鲁肃等武将则坚决主战,认为江东有长江天险,且兵精粮足,不应轻易投降,应奋起反抗,扞卫江东的尊严与领土。孙权犹豫不决,心中十分苦恼,他深知这一决策关乎江东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差错。

诸葛亮到达江东后,首先拜见了鲁肃。鲁肃是孙权的重要谋士,也是主张联刘抗曹的坚定支持者。他对诸葛亮的才能早有耳闻,两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鲁肃向诸葛亮介绍了江东的局势,并表示愿意帮助他说服孙权。

在鲁肃的安排下,诸葛亮见到了孙权。孙权见诸葛亮仪表堂堂,气宇不凡,心中暗暗称奇。他问道:“如今曹操拥兵百万,虎视眈眈,先生以为我江东当如何应对?”诸葛亮不卑不亢地回答:“曹操虽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据有江东,兵精粮足,当为汉室除残去秽。如今刘备虽新败,但尚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以及水军万余人。若将军与刘备联合,共抗曹操,破曹必矣!”

孙权听后,心中一动,但仍有疑虑:“曹操兵力如此强大,我们真的能战胜他吗?”诸葛亮见孙权犹豫不决,便进一步分析:“曹操的军队虽多,但其中有不少是袁绍的降兵,人心未附,军心不稳。而且,曹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必生疾病,战斗力大打折扣。再者,曹军不习水战,而江东水军天下无敌,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只要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利用长江天险,采用火攻之策,定能大破曹军。”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心中豁然开朗。他想起周瑜、鲁肃等人的主战之言,终于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抗曹。于是,他任命周瑜为大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三万水军,与刘备军会合,共同迎战曹操。

诸葛亮回到刘备军中,将与孙权联盟的消息告诉刘备。刘备大喜,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对诸葛亮更加信任,将军事大权全部交给了他。诸葛亮也不负重托,积极筹备与曹军的决战。

孙刘联军会合后,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双方将领齐聚一堂,商讨战术。刘备军中的关羽、张飞等人,起初对东吴将领心存疑虑,但在一次次的交流与商讨中,逐渐放下成见。关羽与周瑜探讨水战策略,周瑜对关羽的勇猛和军事见解表示钦佩;张飞则与程普切磋武艺,程普虽年长,但对张飞的豪爽和战斗力也赞赏有加。

物资筹备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刘备军负责征集粮草,他们深入周边郡县,发动百姓,短短数日便筹集到大量粮草。东吴则凭借其发达的造船业,赶造战船,并打造了无数兵器。工匠们日夜赶工,火花四溅,打造出的长刀、长枪锋利无比,箭矢也打磨得尖锐异常。

在赤壁,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曹操的军队由于不习水战,在江上晕船呕吐,战斗力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问题,曹操采用了庞统的连环计,将战船用铁链首尾相连,铺上木板,这样战船就平稳多了,士兵们在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见曹操中了连环计,心中大喜。他与诸葛亮商议,决定采用火攻之策,烧毁曹军的战船。然而,火攻需要东南风相助,而此时正值隆冬,江上只有西北风。周瑜为此忧心忡忡,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得知后,心中暗笑。他早已算出近日将有东南风,于是来到周瑜营帐,探望他。周瑜见诸葛亮来了,勉强打起精神,说道:“先生,如今我军欲用火攻,却苦无东南风,这可如何是好?”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都督勿忧,亮有借风之法。”周瑜听后,半信半疑,但也只能权且一试,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在南屏山筑起七星坛,让诸葛亮登台作法。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披发仗剑,口中念念有词。一连三日,江上依旧是西北风。周瑜心中暗自着急,以为诸葛亮是在故弄玄虚。然而,到了第三天夜里,突然风起云涌,东南风骤起。周瑜大惊,对诸葛亮的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

东南风一起,周瑜立刻下令出击。黄盖率领数十艘装满茅草、火药的战船,向曹军阵营驶去。曹军以为是东吴的投降船只,并未防备。当战船靠近曹军战船时,黄盖下令点火。一时间,火势冲天,曹军的战船纷纷起火。由于战船被铁链相连,无法逃脱,火势迅速蔓延,整个江面一片火海。大火映红了天空,滚滚浓烟遮天蔽日,曹军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跳入江中,被大火烧死、被江水淹死的不计其数。哭喊声、求救声回荡在江面上,场面惨不忍睹。

刘备、周瑜率领大军,趁势掩杀。曹操在张辽、徐晃等将领的保护下,率领残兵败将,从华容道狼狈逃窜。关羽奉命在华容道设伏,静静等待曹操的残军。他身披绿袍,胯下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周身散发着肃杀之气,身旁的士兵们也都屏气敛息,只等一声令下。

不多时,曹操一行人进入了华容道。曹军将士们个个灰头土脸,衣衫褴褛,有的身上还带着伤,步伐踉跄。曹操抬头望去,只见前方关羽横刀立马,心中一沉,绝望之感涌上心头。但他深知关羽重情重义,昔日自己曾对关羽有过恩情,此刻唯有一试。

曹操驱马上前,对着关羽拱手说道:“关将军,别来无恙!今日曹某落魄至此,望将军念及昔日之情,放我等一条生路。”关羽想起曹操曾经对自己的礼遇,上马金下马银,赠袍赐爵,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又念及曹操曾在自己过关斩将之时,网开一面,未曾赶尽杀绝,这份恩情着实难以忘怀。

关羽内心天人交战,忠义两难全。他望着眼前疲惫不堪的曹军,再看看身后严阵以待的士兵,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最终,义气还是占了上风,关羽长叹一声,勒转马头,对士兵们说道:“四散摆开!”士兵们虽心有疑惑,但也只能遵从命令,让开了一条道路。

曹操见状,如获大赦,连忙带着残军匆匆离去。待曹操一行远去,关羽跪倒在地,满脸愧疚地对刘备使者说道:“关某违背军令,放走曹操,甘愿领罪。”使者无奈,只好将关羽带回军中。

回到军营,刘备和诸葛亮早已等候多时。刘备见关羽归来,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关羽的忠义而感动,又为他违抗军令而担忧。诸葛亮则神色平静,缓缓说道:“曹操命不该绝,今日放他离去,实乃天数。若此时曹操身死,北方必定大乱,孙权独大,对我们而言并非好事。关将军虽违抗军令,但念及他往日的赫赫战功,此次便功过相抵吧。”刘备听后,也点头默许,关羽感激涕零,发誓日后定当以死相报。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破曹军。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也让诸葛亮的名声传遍天下。他初出茅庐,便在博望坡、赤壁之战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成为了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此后,诸葛亮继续辅佐刘备,为实现“隆中对”的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他整顿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与东吴保持着微妙的联盟关系。同时,他也在等待时机,准备进取益州,为刘备集团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未来的日子里,诸葛亮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他能否助力刘备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这一切都如同迷雾,等待着历史去揭晓答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