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个头不大不小看着正合适。
芸娘尝了一口,是五仁馅的,味道还可以。
“明儿,你回去温书吧,这里不用你帮忙,我们忙的过来。”
煮碗了元宵的妇人拉着正在洗碗的儿子,不让他干。
“娘,没事,整天念书也得换换脑子,我帮着忙活忙活回去念书更有劲呢。”
年轻男子微微笑着,不让母亲接手。
“你这孩子……”
妇人嘴里抱怨着,眼内却露出欣慰的光芒。
芸娘吃着听着,没想到这个年轻男子竟然还是个读书人。他能放下身段到这夜市来帮父母,这很难得。真是个懂事孝顺的。
她转头看看栓子,栓子也在看那对母子,也受了触动,不过栓子也是个懂事的,他每天上私塾回来,温习完功课,家里能帮忙的他也都会伸手,只不过现在家里很少用他就是了。
“栓子,我们送他们一盏灯好不好?”
芸娘吃的差不多了,指了指地上的灯笼,他们手里已经有四盏灯笼了,人手一盏。
栓子点头,然后拿起了自己的灯笼。
陈致远要把自己的灯笼递过去,芸娘冲他摇头,栓子拿他自己的才好,才更意义。
陈致远笑笑,芸娘这样做肯定有她的道理,自己看着就是。
“大娘,大哥,这盏灯笼送给你们。”
栓子走了过去,一脸真诚的把灯笼递了过去。
“这、这可使不得,这灯笼多好看,怕是要不少银钱,我们不能要。”
那妇人把自己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好几下,却没有接,反而连连摆手,脸上还带着一丝惶恐,从来食客这样过,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个年轻男子也像是没有想到,看着栓子递过来的灯笼愣了下。
“大娘,这灯笼是我们刚才猜字谜赢回来的,不要钱的,这位大哥是读书人,他要是去猜,肯定也能猜中,不过他在帮大娘干活,不能去,大哥很孝顺,所以我想把灯笼送给你们。你们就收下吧。”
栓子说的很诚心。
“这?”
妇人有些犹豫,看了看儿子,示意儿子做主。
“娘,这位小兄弟是真心给的,您收下吧。”
年轻男子站了起来,示意妇人接过灯笼,然后又对栓子道:“在下方明远,多谢小兄弟了。在下在永辉书院念书,若是以后兄弟来镇子上玩,可以到书院找我。”
年轻男子报了名字。
“永辉书院啊,我知道。我宗才哥也在那里念书呢。”
栓子很是惊喜,镇子上的永辉书院还是很不错的,先生说等他再过两三年也可以去那里念书。
“你说的是赵宗才。宗才兄?你们是一个庄子的?”
方明远像是也没想到,惊讶的问着。
“是呀,我家的院子就挨着宗才哥家的。很近呢。”
栓子连连点头。
“宗才兄人很好,很和气,在书院也愿意帮助人。想不到小兄弟竟然是宗才兄的邻居,今个可是巧了,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方明远虽然没有过度热心。不过处事自然,给人感觉很好。
“我叫赵栓,你可以叫我栓子。那边是我大哥陈致远,还有我大姐和我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