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爷就对杨帆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可。
他在《石头》还没上映前,看了《天下无贼》的剧本,想都没想就决定投资500万。
不过杨帆只收了300万,还要求把发行权从京影厂转到中影集团。
另外那百分之十的投资额,本来杨帆是留给周迅的经纪公司荣信达的。
可惜,《石头》上映前,对方一直没给个准话。
等电影大火之后,荣信达才屁颠屁颠地跑来想投资,结果被杨帆一口回绝了。
当初杨帆通过周迅向荣信达的大老板李少红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就说好了,《石头》上映后就不再接受投资。
在这一点上,杨帆可不会出尔反尔,所以就同意让韩三爷又追加了200万。
要说发行资源,京影厂和中影集团那可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不然《石头》的排片量和场次肯定能大幅增加,票房大概率也能往上涨涨。
没办法,新导演在没拿的出手的成绩之前,不管拉投资还是谈资源都是没有任何优势和信任度的。
当然,在《石头》开拍就收回投资后。
韩三爷还是动用了中影的一些资源,帮着京影厂在发行上出了把力的。
“北郊租的那个大摄影棚我昨天去看过了,正准备跟您商量打款的事儿呢。
《石头》剧组的大多数人差不多都定下来要进《天下无贼》的剧组,预算足够的话,我还想扩招点人手。
总监制我想交给导师田壮,总制片人我还是想和童刚继续合作。
童哥这人业务能力强,让他负责我放心。”
童刚是北影厂的员工,《天下无贼》这次和北影厂没啥关系。
不过只要中影副董事长兼北影厂厂长的韩三爷点个头,把他借调过来应该不难。
毕竟中影是北影厂的上级单位。
“童刚的业务能力确实很强,你等会儿跟他联系一下,赶紧把剧组筹备起来。”
韩三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然后含蓄地问起了《天下无贼》广告植入的事。
《石头》靠植入就把投资成本和宣发的部分成本给覆盖了,这让吃了甜头的韩三爷再次期待了起来。
而且杨帆设计的电影广告联动和其他电影单纯的广告植入不一样,黏合性更高的,联动宣传效果也更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通过话题讨论等方式,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自来水”式的宣传效果。
所谓“自来水”,顾名思义,就如同自然流淌的水一样,自发地、源源不断地传播某种信息或推荐某个事物。
当一个话题引起广大网友的兴趣和关注时,他们会主动参与其中,并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由于每个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社交圈子和粉丝群体,这种口碑相传的效应便像滚雪球一般迅速扩大。
可以说,“自来水”式的宣传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