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家人觉得苦。
杨丞相一退下,世子杨承邺如今也不过正四品的鸿胪寺卿。
杨丞相侄子康国公正三品顺天府尹,是杨家子弟里官位最高的。
可上头还有从二品、正二品、从一品、正一品四级呢。
杨丞相退下,杨家子弟上不去,就断层了。
一想到这里,杨家子弟不免埋怨嘉和帝对他们的打压。
却不知,嘉和帝也埋怨杨家的贪心不知足,若不是他这些年极力压着,杨家得攻陷朝堂了。
嘉和帝不介意扶持一个杨家人上高位,但介意杨家子弟集体在高层,掌控大夏的命脉。
威胁到他这个皇帝的皇权。
离开杨家,嘉和帝坐在马车上,褪去了杨家外孙这个身份,此时才是个冷静分析利弊的帝王。
杨丞相中风,无法再任丞相一职。
朝臣们激动了,那可是正一品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百官之首。
正一品只有三个等级的官职,太师、太傅、丞相。
但太师和太傅都是虚职,只有丞相才手握实权,统领百官。
大夏没有太师,倒是有太傅,贤妃的祖父,已经是三朝元老了。
李太傅一向低调,在杨丞相当了丞相之后,避之锋芒。
后宫中,贤妃激动的不行,丞相之位空缺,她的祖父是皇帝太傅,也是最有资格成为丞相的人。
“磨墨,本宫要给祖父写信。”
她一定要让祖父拿下丞相之位。
李太傅收到贤妃的信后,就亲自烧掉了。
他也觉得自己是最有资格坐在丞相之位的人。
就等着嘉和帝找上门了。
然,养心殿里,嘉和帝第一个划掉的是李太傅。
李太傅是他的皇子时的太傅,却也是一众皇子兄弟的太傅。
嘉和帝并不是李太傅看中的皇子,但李太傅也没有站队,只是一向保守自身,自扫门前雪。
丞相之位,不需要这样的人。
就在众臣为丞相之位竞争的时候,嘉和帝钦点从一品御史何为先接任丞相一职。
朝堂上炸锅了。
丞相让何为先这个喷子来当,让他们这些朝臣往后怎么过。
何为先这个新出炉的丞相,又惊又喜,他自然对丞相一职有想法的,但又觉得自己不可能。
此时被嘉和帝点名,何丞相感动的当众喜极而泣,泪洒朝堂,三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