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夏论
“大夏如今的情况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是烈火烹油!”
“内部各地大将拥兵自重,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如今先皇驾崩,这些人都是在观望之中,依臣推测,这些人恐怕很快便上奏折,请求陛下的赏赐。”
“除了这些拥兵自重的将领,大小官员贪腐严重也是一个大问题,就像是拨付给边关将士的军饷,还没有出京,就已经少了将近一半,等到了边关,再经过那些将领的上下盘剥,真正到那些士兵手里的,恐怕不足一成。”
“除了支出,这些年来,大夏各地的税收也难以收上来,元正二十年,大夏税收是两千五百七十三万两白银,到了元正二十三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两千一百三十一万两白银,整整少了四百四十二万两白银,元正二十五年,大夏收上来的税收不足两千万两,只有一千五百万两!”
“除了这些内忧之外,大夏现在也是外患不断,南有蛮族不断侵扰边境,北有大周屯兵边境,大有南下之势,西边有天元古国虎视眈眈,随时都会挥兵东进!”
“这几年来,这些势力动作不断,若是大夏有变,说不定他们还会联合起来,瓜分大夏!”
听到诸葛亮的介绍,萧启眉头也皱了起来,现在的大夏就像是站在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上,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那现在朝中有哪些人可以为我所用?”
他的系统能量还没有充满,要不然可以看看能不能召唤一点人才过来,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捉襟见肘。
“现在文臣之中,右丞相杜玄一心为公,殿下可以倚重,六部尚书之中,礼部尚书刘度算是一个清流之人,虽然性格有些孤傲,但还是能够用一下的,至于其他的几部尚书,户部尚书老迈,不堪大用,吏部尚书华欣,工部尚书段承,这两人是左丞相冯奇的心腹,同八皇子亲近,虽然表面上清正廉洁,暗地里却是贪财好色,当诛!”
“武将之中,由于镇国公被冤杀,曾经跟镇国公一脉亲厚的武将或贬或杀,真正还能够有所大用的恐怕只有镇北侯府了!”
听到诸葛亮说镇国公府,萧启不由得握紧了拳头。
曾经的镇国公秦镇是大夏的定国神针,帮助夏皇登上皇位,之后大梁趁着大夏内部动乱的时候,调动三十万大军南下,灵璧关在十天之内就被攻破,随后大梁军队席卷了大夏北方三座大城,同时,天元古国也蠢蠢欲动,一时之间,大夏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界,这时候,是镇国公力排众议,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上,迅速击败了大梁的军队,同时收回了灵璧关,这才稳定了国内的形势,同时让天元古国放弃了东进的打算。
经此一役,镇国公秦镇威望也达到了最高点,而秦镇孙女也被册封为夏皇的皇后,也就是前太子和萧启的生母。
只可惜,伴君如伴虎,特别是有军权还有威望的镇国公府。
太子谋反案一出,镇国公府陷入了漩涡中心,被夏皇下令以谋反罪夷灭三族,最终煊赫一时的镇国公府彻底消失在大夏的历史之中。
如今在军中威望最高的也就是镇北候了,但是自从镇国公府出事之后,镇北候就交出了兵权,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朝中之事。
如今还在军中的也只有镇北侯的大公子了,统领着一万大军镇守灵璧关,防止大梁南下。
“镇北侯如今辞官在家,想要他出山,恐怕有些困难!”
萧启微微皱眉,镇国公府的事情难免让那些武将有兔死狐悲之感。
“能否请动镇北候,那就要看陛下了!”
诸葛亮轻轻摇动手中羽扇,微笑道。
“看样子先生已经有了主意,还请先生直说!”
看到诸葛亮的神色,萧启就知道眼前这多智近妖的诸葛先生应该早有定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