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分不清下一句 > 第33章(第1页)

第33章(第1页)

秦王看到这种情况,心中觉得非常奇怪,这个副使怎么会变成这样?

这是意料之外的情况,你前方有强大的敌人,后方有无能的伙伴。(哪一边比较可怕啊?)如果你是荆轲,这一刻你该怎么办?

接下来,就是最紧张刺激的一幕了。各位注意看《燕丹子》怎么记载这件事的经过,因为它和各位所熟悉的《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记载是不一样的。

轲顾舞阳前,谢曰:&ldo;北蕃蛮夷之鄙人,未见天子。愿陛下少假借之,使得毕事于前。&rdo;秦王曰:&ldo;轲起,督亢图进之。&rdo;

如果你是荆轲,想必这一刻定是又气又急吧!结果荆轲&ldo;怒而色不变&rdo;,回头看了秦舞阳一眼后,对秦王谢罪说:&ldo;这是从北方乡下来的野人,从没有见过天子的威仪。希望陛下能够宽恕他,让他完成使者的任务。&rdo;为什么荆轲要这么说?因为督亢的地图是卷轴式的,很长,需要左右各有一个人才能把地图打开。如今副使吓坏了,只有另想办法。秦王本来就看不起燕国,又在志得意满之时,于是便让荆轲起身上来,将督亢的地图送到他面前。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出。轲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揕其胸,数之曰:&ldo;足下负燕日久,贪暴海内,不知厌足。於期无罪而夷其族,轲将海内报仇。……从吾计则生,不从则死。&rdo;

秦王帮着荆轲把地图打开,结果没想到最后匕首就藏在地图之中,荆轲这时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刺进去。然后一条条数落秦王的罪名:&ldo;负燕日久,贪暴海内,不知厌足&rdo;,这是第一条罪。&ldo;於期无罪而夷其族&rdo;,这是第二条罪。荆轲啊,你果然说话算话,当初答应樊於期要&ldo;数以负燕之罪,责以将军之仇&rdo;,你果然做到了!

等等,荆轲你为什么不赶快多捅几下彻底杀死秦王呢?难道你不知道,电视电影里面的人之所以会失败,都是因为话太多吗?荆轲接着说:&ldo;从吾计则生,不从则死。&rdo;听我的就活,不听我的就死。哦,原来荆轲还另有打算啊!赶快说说,你的打算是什么?

但对于这一点,《燕丹子》从头到尾都没解释,真是莫名其妙。

秦王曰:&ldo;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琴声而死。&rdo;召姬人鼓琴,琴声曰:&ldo;罗縠单衣,可掣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rdo;轲不解音。秦王从琴声负剑拔之,于是奋袖超屏风而走。

这时秦王要求荆轲说:&ldo;今天的事,我通通都听你的!但我希望死前再听一次琴声。&rdo;荆轲这时大概觉得十拿九稳,于是就答应了。等等,匕首已经捅进胸口,为什么秦王还能说话?对于这一点,《燕丹子》也没有解释,只能说秦王的体质异于常人。

秦王传召乐姬鼓琴,结果在《燕丹子》中秦国的琴声好像摩尔斯电码一样,居然会说话!琴声说什么呢?&ldo;罗縠单衣,可掣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rdo;什么意思呢?它(她)告诉秦王:&ldo;陛下穿的是疏细的丝织单衣,奋力一扯就能拉断袖子。拉断袖子以后,可以越过旁边的八尺屏风,刺客就追不到你。这个时候把佩带的鹿卢宝剑背在背上,就可以拔出来砍人。&rdo;琴音居然可以告诉秦王这么多讯息,而且还是具体步骤,我们只能说,古文明实在是太神奇了!

结果荆轲完全听不懂琴音说什么(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于是&ldo;王从琴声负剑拔之,于是奋袖超屏风而走&rdo;,居然让秦王成功逃跑了!这下该怎么办?

轲拔匕首擿之,决秦王,刃入铜柱,火出。秦王还断轲两手。轲因倚柱而笑,箕踞而骂,曰:&ldo;吾坐轻易,为竖子所欺。燕国之不报,我事之不立哉!&rdo;

荆轲只好投掷手中的匕首,想要解决秦王,结果没有投中。&ldo;刃入铜柱,火出。&rdo;各位看这形容有多生动,那个匕首插进了铜做的柱子里面,两个金属的东西互相撞击,连火花都撞出来了。不过生动归生动,从技术层面来说,匕首插进铜柱,这可能吗?

秦王拔剑后,回头就把荆轲的两手给斩断了,荆轲这时靠着柱子大笑,然后伸开两腿坐在地上大骂。在古代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举动,因为先秦古人穿袍子,通常没有裤子,&ldo;箕踞&rdo;会让两只毛腿露出来。荆轲说:&ldo;刚才我没能杀你,就是因为轻易相信了你要听琴声才死,才被你这个竖子所骗。我没法报答燕国,我不能建功立业了!&rdo;

这是《燕丹子》的最后一幕,荆轲临死都像个勇士。

除了《燕丹子》之外,汉代还有另外一个野史版本叫《三秦记》,《三秦记》的记载就非常简略,只说:荆轲入秦,为燕太子报仇。把秦王衣袂曰:&ldo;宁为秦地鬼,不为燕地囚。&rdo;王美人弹琴作语曰:&ldo;三尺虏骭何不掣?四面屏风何不起?&rdo;王因掣衣而走,得免。

什么叫&ldo;宁为秦地鬼,不为燕地囚&rdo;?就是我宁可在秦地被你杀了做鬼,我也不肯活着等秦国来灭亡燕国后做囚奴。然后一样是靠琴声,只是多了弹琴者的名字叫王美人。&ldo;三尺虏骭&rdo;是指秦王之剑,基本情节和《燕丹子》如出一辙。

试问:如果你是太史公,现在要写有关荆轲的传记,看到野史中有这么多有关荆轲故事的记载,但也有太多荒谬不合理的情节,这一刻你该怎么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