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要轮到他们了,城门处有一小队士兵,呼啦啦的排着队跑过来,打头的队长喊道:“你们这群人,出列!”
这些士兵眼神肃穆,周身泛着杀伐之气,一看就是上过战场的老兵。
李志连忙说道:“军爷军爷,我们是关内逃荒过来的,家中父老乡亲一共是四十八口人,在三道梁子遇到了胡子,家中人心齐,就把他们给反杀了,您看,这些都是贼人首级和武器!”
郭大元把缴获的挑剩下的武器都扔在一堆儿,又挨个接过众人送过来的人头布包,码了起来。
“哦~,我说远远就能闻到尸臭味儿,行了,不用码,等我们验证过了再说!”那队长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
城门口就有张贴的通缉告示,一共十几张,李英人小,往前靠了靠,抬头仔细辨认着。
这古人的通缉令实在是画的不像,简笔画,描述的也只是基本特征。
大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曾因为通缉令上画得不像造成的一则冤假错案,抨击写下一首极其讽刺的诗。
“爹,您看那两个人,络腮胡子,还有那个很瘦的,还有那几个。。。。。。”
李志也伸脖子仔细的辨认了一会儿,对那队长说道:“军爷,就这两个人是胡子头,还有那几个都有些像,我用石灰涂了,应该可以辨认。”
“候三候五你们几个,拿着画像过来挨个确认,若是真的,真是便宜了这帮畜生!”
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又从城门口跑过来一些当兵的,他们翻来覆去的比对着,一共二十六个贼人首级,待确认无误后。
那小队长就像会变脸似的,戴上笑模样拍着李志的胳膊。
“哈哈,兄弟干得好哇,确实是那一帮胡子土匪。在下姓杜,叫我杜三就成,能跟我说说你们是怎么干倒了这帮畜生的吗?他们可不简单呐!”
李志赶紧回道:“我姓李,名志,杜三哥叫我名字就成,我们李家是登州府过来的,因为在海上遭遇过海贼,上岸后又担心路上不安全,家中人准备了不少石灰,也是出其不意下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占了先机,家里人又多少都学了点拳脚功夫,四五十口子对上他们就没吃亏。”
杜三哈哈大笑,:“那一战定是不容易,走走,先跟我进城去衙门,咱们路上好好聊聊。”
他说完转头又挥手道:“李家四十八口,查验丁籍路引,先放行入城!”
“是!”那叫侯三的小兵领命。
“爹,我先跟着杜三哥过去,您老带好家里人。”
老爷子不耐烦的摆摆手,赶他儿子快走。
杜三搭着李志的肩膀,热乎的像多年未见的兄弟,俩人头都碰到一起去了。
“李兄弟,别怪哥哥多句嘴,有些东西呢,咱留了不好。”
李志歪头看着他,不解地小声问道:“杜三哥说的是什么东西,兄弟我这没听明白啊?”
“哥哥我就直说了,你们缴没缴获两杆火铳?”
“火铳!杜三哥的意思是那群胡子有两杆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