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自从石添奔赴北京,郑迅便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孤寂之中。往昔他们一同上学、玩耍、谈天说地的场景,如今都成了回忆,而一直朝思暮想的林静自从转学到永清以后也仿佛人间蒸发一般,音信全无,他一有空就跑到她家门口,远远地守候一会,可是始终也不见林静的踪影。这种双重的失落,让郑迅这段时间的日子过得极为煎熬。
闲暇时,他总会在下课后不由自主地顺路迈向石添家。石添的妈妈和姥姥在他心中,就如同自己的亲人一样,每次去看望,都能让他的内心获得些许慰藉。除此之外,他还会帮着石添的姥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石添的情谊延续,也是在这份孤独中,找寻温暖的一种方式。
这天周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下几缕微光。郑迅又如往常一样来到石添家。刚一进院儿,就瞧见石添姥姥正站在窗前,费力地摆弄着一块塑料布。走近一看,原来是之前窗户上的塑料布被大风刮出了一个大口子,让寒风时不时地顺着这个大口子无情地往屋里灌。
郑迅见状,急忙快走几步上前,一边说着:“姥姥,我来我来!”一边从石添姥姥手中接过榔头和钉子。他熟练地爬上高凳,小心翼翼地将旧塑料布取下,随后展开新的塑料布,仔细地比划着位置。
“姥姥,您歇着,我一会儿就弄好。”郑迅一边钉着塑料布,一边安慰着石添姥姥。每钉一下,他都格外专注,生怕有一丝马虎。
石添姥姥站在一旁,满是欣慰地看着郑迅,嘴里念叨着:“这孩子,真是懂事,每次来都不闲着,帮了姥姥大忙了。”
郑迅笑了笑,说:“姥姥,您别这么说,我和添哥是什么关系?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在郑迅的努力下,新塑料布很快就稳稳地钉在了窗户上。他从窗台上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石添姥姥满是欣慰地看着郑迅,转身快步走向厢房。不一会儿,姥姥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水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说道:“讯儿,来,洗洗手,这活儿可不轻,累坏了吧。”
郑迅赶忙接过水盆,感激地说:“姥姥,我不怎么累,这点活儿都没让我活动开。”他蹲下身,将双手浸入热水中,温热的触感瞬间传遍全身,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也让他心里暖烘烘的。洗完后,郑迅走进屋内。
屋内弥漫着一股温馨的气息,石添妈妈正坐在外屋沙发上看书。看到郑迅进来,便热情地让郑迅坐下,郑迅走到跟前,关切地问道:“姨,您最近身体恢复得咋样啊?感觉好点了没?”石添妈妈微笑着回答:“好多了,多亏了你这孩子经常来看看,还帮着忙,让我省了不少心。”
这时,石添姥姥也走进了屋,看着郑迅,热情地说:“讯儿,既然你今天来了,就在这吃午饭,反正今天你没课,姥姥给你做冷汤吃,茄子肉丁卤,可香了,你肯定爱吃。”郑迅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但又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家这么麻烦。
他连忙摆手,说道:“姥姥,真的不用,您和我姨在家好好休息就行。我……我还有点事,得赶紧回去了。”虽然嘴上这么说,可郑迅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犹豫,毕竟他也贪恋这份家的温暖。
石添姥姥哪肯罢休,拉着郑迅的手,挽留道:“讯儿啊,姥姥知道你懂事,不过你就是不来,我们也是要吃饭的呀。可现在你来了,姥姥和你姨都高兴啊,就当是陪陪我们这两个老人家了。你要是走了,姥姥心里可不得劲儿。”说着,姥姥的眼神里满是期待与不舍。
郑迅看着姥姥那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一旁微笑着点头的石添妈妈,心中一阵暖流涌动。他实在不好再推辞,轻轻点了点头,说道:“那……那好吧,姥姥,今天就麻烦您了,我给您打下手。”
郑迅之所以喜欢来石添家,除了和石添关系铁,其实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喜欢石添家的家庭氛围。石添妈妈和姥姥脾气好,待他和对待石添一样,总是充满关爱与包容。在这里,他能感受到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
回想起自己的家庭,爸爸常年做小生意,整日忙碌,平时很少有时间关心他的生活和内心想法。而妈妈在他之前上的小学里当教导主任,对他总是特别严厉。在妈妈眼里,似乎只有考试考第一才能换来她的笑脸。每次拿着成绩单回家,要是成绩不理想,迎接他的便是妈妈的数落和无尽的压力。相比之下,石添家的这份温暖就显得格外珍贵。
姥姥高兴地应了一声,便转身去厨房和面了。郑迅也没闲着,他快步走进厨房,不一会儿就拿了茄子、黄瓜,还有盆儿和刮皮刀,回到外屋。他坐在小板凳上,一边陪石添妈妈聊天,一边熟练地拿起刮皮刀,开始削茄子皮。
郑迅一边削着皮,一边开口问道:“姨,添哥在北京咋样啊?最近忙不忙?”石添妈妈一边剥蒜,一边脸上带着微笑,耐心地说道:“他呀,在北京过得还不错,就是有时候会忙一些。不过他也经常给家里打电话,还说在那边学到了不少东西,前不久还涨工资了。”
石添妈妈说完,便反问郑迅:“你们小哥俩没联系吗?”郑迅微微皱了皱眉,解释道:“之前添哥给我家打过电话,我跟他说有时间用我爸手机给他发短信,毕竟长途电话挺贵的。可我爸最近忙,在家的时间少,所以一直没机会联系上。我也挺想添哥的,等我爸有空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和添哥联系。”
石添妈妈点了点头,理解地说:“没事儿,你们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儿。等过年时有机会了,你们好好待会儿,他也经常和我说挺想你的。”郑迅听了,心里暖乎乎的,他觉得石添妈妈真的很善解人意。手中的刮皮刀在茄子上轻快地舞动着,不一会儿,几个茄子就都削好了皮。
就在郑迅和石添妈妈聊得正起劲儿的时候,姥姥已经手脚麻利地把面条切好了。她走进外屋,端起郑迅刚处理好的那盆茄子,准备拿到厨房去打卤。郑迅见状,立刻站起身来,说道:“姥姥,我去帮您吧。”
姥姥笑着把郑迅往小板凳上一推,说道:“厨房就那么点儿地方,两个人站着转不开身,姥姥一个人做反而更自在,还不累。你就踏踏实实地陪着你姨聊聊天,她整天在家里待着,外面那些新鲜事儿都不知道,你多跟她讲讲。”
郑迅听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顺从地坐回到小板凳上,说道:“好嘞,姥姥,您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您就喊我。”看着姥姥走进厨房的背影,郑迅心里满是温暖。他扭过头,又和石添妈妈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屋内时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厨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姥姥端着做好的茄子肉丁卤,也炸好了花椒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出来。郑迅见状,立刻起身,将外屋里的折叠饭桌稳稳地放好,然后一溜烟儿跑到厨房,帮姥姥端出了煮好的面条和摆放整齐的菜码儿。
等这些都端上桌,姥姥又从厨房里拿了个不锈钢盆儿,不一会儿,盛了满满一盆面条就放在了郑迅面前。郑迅看着这一大盆面,眼睛瞪得圆圆的,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随后笑着对姥姥说:“姥姥,您也太夸张了,这一大盆儿,我肯定会吃撑。”
姥姥一边给他往盆儿里夹菜码、放卤和浇上香喷喷的花椒油,一边笑着说:“大小伙子,这点算什么呀?你好久没吃姥姥做的冷汤了,多吃点。要是怕撑着,你就端着盆儿,在屋里溜达着吃,边吃边消化了。”
郑迅被姥姥的话逗得哈哈大笑,说道:“姥姥,您这方法一点科学依据都没有。”姥姥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说:“什么科不科学,你在姥姥这吃,吃得越多,姥姥越高兴。”
石添妈妈在一旁看着这一幕,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妈,您就别把孩子撑坏了。”姥姥却不以为然,说道:“他正长身体呢,多吃点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