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宋赵恒在位多少年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康保裔神色严峻,他拒绝了这个建议。

他说:&ldo;&lso;临难毋苟免&rso;,此吾效死之日矣!&rdo;

&ldo;临难毋苟免&rdo;,是古来圣贤教诲,语出《礼记》。与之相联的还有一句话:&ldo;临财毋苟得&rdo;。这两句话串联起来,意思就是:陡然面临钱财,不要苟且贪取;陡然面临危难,不要苟且偷生。此语看似简单,但践履极难。古来成就圣贤,必先过得&ldo;财&rdo;&ldo;命&rdo;二字关口。南宋时,金瓯残缺,天下不宁,有人问岳飞&ldo;何时太平&rdo;?岳飞回答:&ldo;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rdo;着眼处也在&ldo;财&rdo;&ldo;命&rdo;二字。此二字非对庶民诉求,乃是对圣贤诉求。康保裔身为武将,深通圣贤道理,危难来临之际,&ldo;不惜死&rdo;。

宋师在康保裔的激励下,也有了赴死的勇气,于是随着主帅大声呼喊&ldo;决战!决战!决战!……&rdo;在契丹铁骑重重围困中,突入突出几十个回合。他们并不南遁,尽管那里有大宋辽阔的后方,真宗皇帝就在大名府;他们也不北逃,尽管那里有大宋著名的军事要塞,杨嗣、杨延朗就在北境;他们也不东进西退,尽管那里都是大宋重兵防御之地。

此一役,康保裔的战法很像千年以后孟良崮一役的张灵甫。他试图在契丹的合围中,中心开花,由内向外,四面突击;如果宋师足够机动,且心领神会,有能力从契丹之外,以反包围的态势向内攻击,耶律隆绪、萧太后,很可能不过是一盘菜。为了坚持推演这一战略优势,康保裔坚持了一个整天。夜晚扎营,双方息战,到了第二天黎明,继续战斗时,宋师将士们手中的武器已经在反复驰突中失去,史称&ldo;兵尽&rdo;;他们可以射出的羽箭也已经用光,史称&ldo;矢穷&rdo;;于是将士们手持劲弩继续格斗,史称&ldo;杀伤甚众&rdo;。他们在刀光剑影中格杀了两个整天,援军没有来,四围没有动,一万宋师在孤独中阵亡。

康保裔,还有一位将军宋顺,被契丹俘获。

古稀老将范廷召

战役结束时,范廷召从高阳关派出的援军,高阳关副部署李重贵、钤辖张凝,从&ldo;三角地带&rdo;的北部接应康保裔,但已经错过了战机。契丹借余勇再次包围了他们,李重贵等人与契丹&ldo;力战&rdo;,侥幸突围而去。

而范廷召也率本部兵马,在瀛州西与契丹死磕。他与契丹相遇后,扎住营盘,结成方阵,分兵御敌。

对手是契丹先锋耶律隆庆。

此人乃是契丹景宗耶律贤的次子、耶律隆绪的二弟。据说此人&ldo;生而岐嶷&rdo;,出生年幼时就有聪明之相,曾经多次与小儿们游戏,自己会指挥伙伴们排列为阵,居然没有人敢于违背他的命令。景宗耶律贤看了奇怪,对人说:&ldo;此吾家生马驹也。&rdo;现在,这位&ldo;生马驹&rdo;面对范廷召的万人方阵,有了幼时指挥战阵、克敌取胜的感觉。他环顾左右说道:&ldo;谁敢当者?&rdo;

谁敢面对大宋这位老将范廷召呢?

耶律隆庆麾下一员大将名叫萧柳,闻言回道:&ldo;若得骏马,则愿为之先!&rdo;

耶律隆庆大喜。当即从军中调出一匹骏马给他。

萧柳试马,似感到坐下战马不俗,于是揽辔对耶律隆庆和诸将说:&ldo;我去掠阵。待到宋师阵脚有了动摇,你们就赶快率军来攻击!&rdo;

这一幕,仿佛演义小说中的场景,但《辽史》中确有此场景之记录。

《辽史》还说这萧柳乃是契丹皇族后裔,也确为一代名流。做地方官时,&ldo;政济宽猛&rdo;,为政或宽或猛,相辅而行,所以部落中的人对他又爱又怕。到了他该升迁移镇时,当地百姓都愿意他继续留下不走。

他还曾跟随契丹大军讨伐高丽,路上遇到大蛇,有人主张避开,萧柳说一句&ldo;壮士安惧此&rdo;,勇壮战士哪有怕这玩意儿的,于是拔剑斩蛇。

有意味的是,此人文采还不错,曾有一部《岁寒集》,收录他写的一千多首诗。他为人滑稽,即使君臣在一起饮宴,他也玩笑话不断,且多有讽喻,无所顾忌。有人将他比喻为&ldo;俳优&rdo;,也即戏子。事实上,他是看到了契丹在强盛中的隐患,试图在逗笑中批评时弊,用心很像大汉强盛时的东方朔。所以他后来病重时对人说:&ldo;吾少有致君志,不能直遂,故以谐进,冀万有一补,俳优名何避!&rdo;我年轻时就有辅佐君王到尧舜境界的志向,但不能直言,所以用诙谐的办法来申述我的政见,希望能对国事万一有点补救作用,就是得了&ldo;俳优&rdo;这个名号,我也不会回避。

说他死的时候也颇传奇。他穿上睡觉的衣服,端端正正地坐起来,大叫一声:&ldo;吾去矣!&rdo;话音一落,众人看时,已经逝去。

与范廷召的一战,是他从军生涯中的巅峰时刻。

话说他骑上耶律隆庆给他的骏马,率领本部,驰突而前。他的速度很快,范廷召没有来得及稳住阵脚,史称宋师&ldo;少却&rdo;,稍稍有了退却。但布阵后,军士乃是一个整体结构,没有天纵英才,很难不被局部&ldo;少却&rdo;而牵连。结果整个方阵有了动摇。耶律隆庆远远地看到,乘势挥军冲阵,史称&ldo;南军遂乱&rdo;,宋师大阵于是出现混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