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宋赵恒在位多少年 > 第116章(第1页)

第116章(第1页)

第二天,皇上在京师驿亭,招待宰相、百官,然后又&ldo;赶场&rdo;,到亲王宫宴请宗室。

第三天,皇上在京师驿亭,宴请第二批宗室,加上内职宦官,然后,继续&ldo;赶场&rdo;,到宰相府邸宴请近臣。

第四天,皇上在都亭驿宴请第二批百官;然后,再次&ldo;赶场&rdo;,到外苑宴请第二批近臣。

第五天,皇上在都亭驿,再宴宗室、内职宦官,然后继续&ldo;赶场&rdo;,到外苑宴请其他近臣。

这五天,禁军将校们则日日在殿前马步军指挥使的办公府廨宴饮。

整个&ldo;大酺&rdo;期间,真宗做了不少诗,赐给臣属、宗亲等人,让他们&ldo;属和&rdo;,也即用皇上用过的诗韵也写一首,助兴。

忙于&ldo;大酺&rdo;的诸司工作者,完事后都放假一天。

&ldo;大酺&rdo;过后,真宗朝最富神奇色彩的&ldo;大中祥符&rdo;年代缓缓开始了。

&ldo;大计固有余矣&rdo;

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山东的兖州父老,以一个叫吕良的人为首,总1287人,千里迢迢赶到京师汴梁,进入朝堂,要求真宗到泰山封禅。

真宗在崇政殿接待了他们,又派大臣曹利用慰劳他们,并转达真宗的意见:&ldo;封禅大礼,历代很少实行,你们所请求的,难于答应。&rdo;

吕良等再进言道:&ldo;国家受有天命五十年,已经达致天下太平。现在上天又降下祥符,更昭显出朝廷的盛德。这就应该到泰山去奏告,以此来报答天地神祇。&rdo;

真宗再次回复:&ldo;这是很大的事,不可以轻易议论。&rdo;

吕良再上言:&ldo;国家年岁丰收,华夏安泰。愿皇上能上答天降神迹,早一点成就封禅盛礼。&rdo;

真宗还是没有答应。

地方官也开始有人奏请封禅,真宗一律没有答允。

到了四月,天书再次降临。

宰相王旦率领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州县官吏、四方僧道、各地耆宿,总24370人,来到朝廷东上阁门,前后连上五次奏章,请求封禅。

真宗终于下诏:今年十月&ldo;有事于泰山&rdo;,也即到泰山封禅。

诏书中称:&ldo;朕这次到泰山封禅,是公开地报答上帝赐书。不是为了求仙求福,而是为了真诚地报答天命所本。祭祀用品都要丰富,但御用供帐则全部需要减省。&rdo;

随后开始诏告天地、宗庙以及山神水神和各种地方神祇。

以知枢密院事王钦若、参知政事赵安仁共同为封禅经度制置使,负责一应筹备工作。

开始,真宗对封禅的经费有点不放心,就问代理三司使丁谓。

丁谓回答:&ldo;大计固有余矣!&rdo;

意思就是说:放心,国家财政对付这等事,绰绰有余。

来自财政部的这句话,让真宗心定,史称&ldo;议乃决&rdo;。

同时,真宗就诏丁谓负责&ldo;计度&rdo;泰山路粮草,做出总预算;引进使曹利用、宣政使李神福&ldo;相度&rdo;行宫道途,对皇上行在的路途安排做出细致规划;翰林学士晁迥、李宗谔、杨亿、龙图阁直学士杜镐、待制陈彭年与太常礼院&ldo;详定&rdo;仪注,也即共同拟定大典的礼仪程序。

全宋疯癫

王钦若再被命为&ldo;礼仪使&rdo;,负责具体的大典礼仪。一般性的礼仪、路途各地交接等礼仪,则由朝臣冯拯、陈尧叟分掌。

王旦被命为&ldo;大礼使&rdo;,负总的责任。

现在是四月,距离十月只有半年时间,国家第一祭祀活动&ldo;泰山封禅&rdo;大典进入了倒计时。

王钦若还被派往泰山所在地兖州做通判。

他到任的第一天,就下了官府公文:大典期间,附近州郡一应士庶禁止到泰山樵采,不能砍伐树木、捡拾柴禾,也不能摘取野果、采集药材。东封泰山的路上,更禁止官方樵采。并派出地方官员巡护齐州、泰山之路,禁止行人。

泰山,已经开始戒严。

但朝廷&ldo;爱惜民力&rdo;,规定:泰山之下的工役,不得随意调发;所有大典需要工役,只准许用泰山附近的兖州、郓州厢兵。皇上行宫所到之处,除了前殿、后殿需要土木工程建设,其余配殿、庭院,一律用帷幕替代。东封所需要的金帛、刍粮,都由三司使按规定在市上采买。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供应输送物资,一律从京师调运,不得&ldo;科率&rdo;,也即不得从地方摊派、聚敛。规定兖州民众供应东封者,一律免除今年徭役以及需要缴纳的税赋。

必须修建的行宫,不得侵占民田;扈驾步兵、骑兵,如果有蹂践禾苗庄稼,一律由御史纠察。整个东封活动,御史所部形同&ldo;宪兵&rdo;。诏书说:如果有人敢于打着东封的旗号,狂妄地随意指定民舍林木,说建造什么行宫,开修什么道路,以及托名官司勒索地方市肆,假借人夫、车乘,并求索财物的人,一旦认定,即将这类官员押解到京师,听候处理。但车驾所到之处,需要的酒水则需要地方预先做好供应准备,以免去转运的麻烦。

紧锣密鼓筹备封禅大典之际,朝廷不忘记安顿&ldo;天书&rdo;这桩&ldo;大事&rdo;。

自从丁谓告知真宗国库充盈,办这类事不在话下之后,真宗开始有了&ldo;侈心&rdo;。与王钦若等人一番商议后,决计建造一座超大规模的道观,专门用来贮存&ldo;天书&rdo;。于是下诏:在皇城西北天波门外建造昭应宫。皇城使刘承珪等人专门负责这件大事。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上建筑工程开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