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宋赵恒在位多少年 > 第139章(第1页)

第139章(第1页)

辽阔而顽厚的隔膜

敬畏,以及敬畏的对象,不是假象。那是金星与火星之间,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基本实在,就像一个人感觉到了晕眩和坚硬一样。对星辰大海,对天命神道,对上帝或昊天上帝的敬畏,并非简单的&ldo;假设&rdo;,那同时也是人类对宇宙真相和&ldo;绝对&rdo;力量的知性理解与实在感觉。

嘲笑宋真宗&ldo;神道设教&rdo;是可以理解的;嘲笑他是否真的&ldo;受命于天&rdo;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嘲笑他的虔诚敬畏之心,就如同嘲笑英王约翰、美利坚领袖杰斐逊和&ldo;五月花号&rdo;上的一百多位大不列颠清教徒一样,实在是没有认清人性源于自然求索真相的真相。政治文明之所以需要&ldo;超验&rdo;前置,也即对&ldo;绝对&rdo;的敬畏,是对文明的一种自动趋近,是对野蛮的一种自我剥离和制衡,是走出犬儒和厌世藩篱、不可承受但必须承受之&ldo;重&rdo;。当&ldo;敬畏&rdo;开始照耀时,生命会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恩。祖荫或是神创,生命之来源会与当下共时存在。于是,一种克己性质的道德律令让敬畏者变得洁净而又丰富。即使他在积建的大厦注定失败‐‐如玉清昭应宫‐‐那&ldo;敬畏&rdo;的道种还是会氤氲存在,游荡于大地、升腾于天空,在大海星宿之间迤逦穿行。所以,神享用的不是&ldo;太牢&rdo;,不是&ldo;燎火&rdo;,不是&ldo;大典&rdo;,不是跪拜匍匐,而是‐‐敬畏。

有此敬畏与无此敬畏,中间横亘着的,(如我曾经说过的那样)是&ldo;辽阔而顽厚的隔膜&rdo;。

基于此,我甚至愿意同情理解真宗大帝以&ldo;敬畏&rdo;为主题词,大搞&ldo;神道设教&rdo;这一场&ldo;劳民&rdo;而&ldo;不伤财&rdo;的求神祈福运动了‐‐之所以说&ldo;不伤财&rdo;,是因为借助真宗毫不吝啬的赏赐和蠲免,以及种种商业性购买,财富,已经重新回到了民间。

左藏库大火

但神祇似乎有意给予这位&ldo;受命于天&rdo;的地上君王更多考验和锤炼。

玉清昭应宫落成的第二年,大中祥符八年(1015)夏四月壬申日,荣王赵元俨的府邸忽起大火,火势太大,扑救无效,燃烧了十二个小时,一直蔓延烧到左藏库、内藏库,以及朝元门、崇文院、秘阁。难以计数的财帛和文物化为灰烬。

王旦听到消息,急忙驰入宫禁。

真宗对宰辅说:&ldo;太祖太宗两朝积累,朕不敢随便乱用,不料一朝殆尽,实在太可惜了!&rdo;

王旦安慰他说:&ldo;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rdo;

王旦更担心的是朝臣对管理国库的人动杀机,怂恿皇上杀人。于是特意强调:&ldo;我听说这次火灾,主管国库的官吏都在收拾、抢救钱帛,诸班军校也都奋力向前,人人都使出了百倍的勇气。很不简单!&rdo;

真宗说:&ldo;朕所忧者惟军储尔,钱帛所伤不多,至于大礼赏给,亦可以渐致,若军储不足,须至累民,此朕所甚忧也。&rdo;

显然,这一场大火,由于库守抢救及时,钱帛损失不算太大;但大典礼仪物资和军备物资,各类布帛、帐幕、油伞、服装、旗帜之类,损失严重。

按照天人感应的传统,这是上天示警,宰辅首当其责。王旦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于是开始上表&ldo;待罪&rdo;,听候真宗发落。

但真宗认为责任在帝王,不在宰辅,于是检点近年来的所作所为,降下一道&ldo;罪己诏&rdo;,并请求朝廷内外直言得失,以求改进帝国工作。

君臣抢着承担责任,这种政治风景,罕见。

朝廷开始调查失火原因,后来知道是荣王府邸大火&ldo;延烧&rdo;所致,不属于天灾,因此需要厘定责任。

专案组成立后调查发现,这一场大事故中,应有百余人要获极刑。真宗不忍,在犹豫。

王旦请奏,说:&ldo;开始大火时,陛下已经降下罪己诏,昭示天下;臣等也都上章待罪。现在反而将这一场灾祸归咎于他人,如何向天下昭示诚信?何况,大火虽然有延烧的痕迹,但又怎么知道这不是一场&lso;天谴&rso;呢?&rdo;

史称&ldo;当坐者皆免&rdo;,应该判处死刑的人全都赦免了。

江湖妄人说宫禁之事

王旦与赵普以来的大宋宰辅一样,都是负有&ldo;以天下为己任&rdo;道义担当的人物。他们与宋帝一道,在推演天下太平时,特别注重&ldo;和气&rdo;。所以,与历朝历代相比,大宋帝国是最少酷毒戾气的时代。&ldo;杀头&rdo;&ldo;灭门&rdo;这类狠戾心机,似乎很难出自帝国精英之口。他们很难说一句&ldo;拉出去杀了&rdo;,很难潇洒一挥手,说什么&ldo;该杀杀,该抓抓&rdo;,尽管他们有这个权力。在这方面,就像王夫之评价太祖赵匡胤用过的那句话,&ldo;蹈仁者之愚而固不悔&rdo;,他们宁肯陷入&ldo;仁者之愚&rdo;,也不愿意一逞&ldo;凶暴之气&rdo;;宁肯因为&ldo;仁者之愚&rdo;而贻误良机、而面临不测、而遭遇后人视为&ldo;迂腐&rdo;的嗤笑,也不愿意在当下启动杀机。

流血,对帝国精英而言,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疼痛。

曾有懂阴阳习八卦的江湖妄人,上书说宫禁之事,无非是说谁当立、谁当潜,谁的天命在某时,谁为邪、谁为正,谁的八字藏天机,诸如此类。这类事有蛊惑性,是特别容易酿成宫廷政变的&ldo;舆论&rdo;。在一个谶纬流行的邦国,此事为重要禁忌。于是,按大理寺拟定,这位妄人犯罪当诛。更严重的是,他还与朝士有往来书信,而书信内容大多为占问吉凶祸福之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