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宋真宗赵恒的后宫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但郭贽不愿意去做大名府知州。

任命后第二天,郭贽请求与真宗对话,史称&ldo;请对&rdo;。见面后,郭贽恳切地提出辞呈。真宗不同意,回答他就一句话:&ldo;大名是魏博重地,卿应该赶紧去上任。&rdo;

郭贽不得已,退下。

真宗召来辅臣问:&ldo;郭贽不想上任,愿意留在朝廷,这事可以吗?&rdo;

辅臣回答:&ldo;近例也有这事。大臣不愿外放,可以留下。&rdo;

真宗回应道:&ldo;朕初嗣位,命贽治大籓而不行,则何以使人!&rdo;朕刚刚践祚,命令郭贽去治理大的藩镇,但他不愿意去。如此,以后如何调遣他人!

最后,没有答应郭贽的请求,还是派遣他到大名府上任去了。

有宋一代,帝王外放大臣,大臣往往&ldo;拒命&rdo;,帝王往往&ldo;优容&rdo;,一般不治罪,愿不愿意到地方,可以协商。但这一次,&ldo;和气&rdo;的真宗坚持任命不变,此事得到后来史论的赞誉,仁宗朝的大臣吕夷简就评价真宗此举为&ldo;英断&rdo;,将此事与当年太祖贬黜中书舍人赵逢一事相提并论。赵逢乃是前朝老臣,太祖征伐泽、潞(均在今山西中部)李筠时,他跟太祖从行。但他害怕战事之险,畏避山路之艰,假称坠马伤脚,留在内地。太祖于是将他由朝廷命官贬为地方小官。政治家自有责任伦理,令必行,禁必止。在文明邦国共同体之间,上级调遣下级,下级理应服从。唐末以来迄于五代乱世,&ldo;权反在下&rdo;,上级纵容下级,下级抗命上级,成为反复出现的军政现象。真宗上任伊始,在国家秩序问题上,有惩前毖后之诉求。调派郭贽守边,令出不变,事情虽小,立意却深。

庆幸的是,契丹那边暂时没有大的动作。

这一年,真宗赵恒正值而立,三十岁。

&ldo;孟士&rdo;李应机

真宗赵恒还在做太子时,曾以寿王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有罪犯逃入附近小县咸平,知县是李应机。赵恒派出散从小吏带着他的手帖(相当于后世的介绍信)去抓捕。在咸平县大堂上,散从们仗恃着来自王府的身份,没有把小小的知县看在眼里,有了喧哗失礼的举动。

李应机发怒:&ldo;你们所服侍的是寿王,我所服侍的是寿王的父亲。服侍父亲的人,可以鞭打服侍儿子的人。&rdo;

于是给这几个散从小吏每人二十杖,算作用了刑。

散从们回到王府,向赵恒哭诉此事。赵恒不回答他们,只是默默地记住了&ldo;李应机&rdo;的名字。

等到赵恒登基,还没有改元,川中有乱象,就提拔李应机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通判,并召他到殿中说:&ldo;朕正在以西蜀之事发愁,所以任命你来做这个官,但这个官职还不是你将来能做到的大任。你权且去,地方有什么重要事情,可以用&lso;密疏&rso;传给朕看。&rdo;

所谓&ldo;密疏&rdo;,就是写给皇上的密信,传递中要封裹,他人不得偷看。

李应机到益州后,有一位&ldo;走马&rdo;要回京奏事,益州知州来为他饯行,刚刚做了通判的李应机,应该算益州的二把手或三把手,按礼应该陪一把手知州出席宴会,但他却称病不来。&ldo;走马&rdo;认为李应机不给他面子,心中不免怀恨。

所谓&ldo;走马&rdo;,乃是&ldo;诸路经略安抚总管司走马承受并体量公事&rdo;的简称,一般称为&ldo;走马承受&rdo;,为宋代职官名称,职责是类似监司的路一级(省一级)监察官,主要是监督诸路武职官员,每年要向皇上汇报一次地方政情军情,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随时汇报。后来又规定,可以&ldo;风闻奏事&rdo;,也即听到什么风声,即使没有证据,也可以汇报。这是大宋帝国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势力预防性质的制度性制约,对于沟通地方与朝廷的联系,具有隐秘的效果。这一职务后来又改为&ldo;廉访使者&rdo;,再改回&ldo;走马承受&rdo;,历来多有变化。由监察而监督,由监督而抑制,地方诸路也确因此而无法再膨胀为割据势力,对帝国治理的有效性而言,&ldo;走马&rdo;这一职官制度设计,作用不小。

&ldo;走马&rdo;仗着朝廷耳目的身份,往往也有侵凌地方、肆意作恶的记录,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论。

知州为&ldo;走马&rdo;饯行之后的当晚,李应机又找到这位&ldo;走马&rdo;,对他说:&ldo;我有&lso;密疏&rso;,要你顺带到京师入奏,明天你不能走,等我草写完毕给你再说。&rdo;

&ldo;走马&rdo;不知道李应机已经受得皇上秘派旨意,听他这样说,就更为不满,勉强答应下来。

第二天,&ldo;走马&rdo;派人对李应机说:&ldo;我就要走了,请你把所要入奏的&lso;密疏&rso;让使者带给我。&rdo;

李应机让使者回话说:&ldo;我这&lso;密疏&rso;不能交给别人,你应当过来自取。&rdo;

&ldo;走马&rdo;大怒,但还是忍着,欲将李应机这类&ldo;骄横&rdo;之事累积起来,到时候一块向真宗汇报。于是硬着头皮走到李应机的府廨,取了&ldo;密疏&rdo;,向京师汴梁而去,一路上都在想怎么编派他的不是。

不料到了宫禁,皇上第一句话就问他:

&ldo;李应机无恙乎?有疏乎?&rdo;

李应机最近挺好的吧?他有&ldo;密疏&rdo;给我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