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宋真宗赵恒的后宫 > 第45章(第1页)

第45章(第1页)

王显认为,能够做到这三条,也即起用懂边事的&ldo;近臣&rdo;,并&ldo;专任&rdo;之,同时约束将校听令&ldo;应援&rdo;,则一定会收到&ldo;军威倍壮,人心增勇&rdo;之效。

后来契丹南下,&ldo;澶渊之盟&rdo;的前夜,王显七十三岁高龄,已经垂垂老矣,还有着&ldo;沙场秋点兵&rdo;的勃勃雄心。他提出三个解决方案:一、御驾亲征,但只驻屯在澶渊,要镇州、定州前线将士出兵,会合河南的中央禁军,合击之。这是常规套路,但稳妥。

二、如果契丹萧太后与儿子耶律隆绪这娘俩&ldo;虚张声势&rdo;派出尖刀部队来澶渊袭扰我圣驾前的诸军,则令镇州、定州之师从契丹背后发起袭击,配合中央禁军,直取敌兵中军大营,如此,则黄河北岸的草原兵就将不战而降了。

三、直接派遣精甲骑兵一千人、步兵三千人,在澶渊渡河,横掠澶州之北,后面则以中央禁军跟进追击,动作要快,这也是&ldo;出其不意&rdo;,敌兵必溃。

现在看,最具战略意义的是第二策。历史上的&ldo;澶渊之战&rdo;没有动用镇州、定州的屯戍部队,直接放过契丹兵众来到澶渊,是一大吊诡案例。这个暂不去说,要说的是,王显在与契丹的国家对垒层面是智慧的&ldo;主和派&rdo;,但在具体战争之时,则是坚定的&ldo;主战派&rdo;。这种个人内在的紧张也好解释:一切以大宋利益为重。所有的思考,都源于大宋的根本利益所在。

&ldo;澶渊之盟&rdo;三年后,王显病逝,年七十六。他的儿子王希逸借助&ldo;父荫&rdo;,补了供奉官,史称&ldo;好学&rdo;,尤其对唐代历史很熟悉,家中藏书万余卷,还参与了编修宋代的四部大书之一《册府元龟》的工作。他为老王家赢来的文化光荣,让老王家又回到了书香门第。

|李沆|

李沆,是传统史学评价极高的一个人物。

有意味的是,他与&ldo;敢以天下为己任&rdo;的名相们不同,他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建树,相反,往往都是其他官员试图有所建树时,被他抑制、按下不动。这样的人物也算&ldo;名相&rdo;吗?

大宋地图室

真宗内殿四壁都有地图。长城口之战前,真宗曾多次在&ldo;地图室&rdo;里,面对中外地图与辅臣讨论天下形势。

有一次,他展示陕西二十三州的地图给辅臣看,指点着一个个地名,讨论西北地区各州郡山川的险易,以及异族居住区域。他考虑的是,在这一片土地上,如何与异族和平共处。当他指点到今属甘肃天水的秦州时,对辅臣说:&ldo;秦州在陇山之外,号称富庶,且此地与羌戎部落接壤,应该是族群关系比较复杂的地区。日前已经派出户部侍郎、知审刑院张雍前往出守,希望他能在此地治理有方。&rdo;

张雍乃是一介儒臣,虽然生性不免&ldo;鄙吝&rdo;&ldo;苛察&rdo;,但重名誉,做事&ldo;勤恪&rdo;,敏于公事,有恪守。选他来守秦州,合适。

真宗曾指着北壁与西夏有关的《灵州图》对辅臣说:&ldo;你们看灵州地势山川,如此险要,怎样才能得到智勇之士为朕守卫此地呢?&rdo;

显然,真宗经制西夏,为始终没有得到合适的人才而嗟叹。

他又指着南壁挂着的甘州、凉州等府州地图讨论了半天。

最后,他引辅臣来到东壁,指着幽州以北的《契丹图》说:&ldo;契丹据守之地,南北一千五百里,东西九百里,封域面积并不广大,但是我们的燕蓟地区却遭遇沦陷。这真是太可惜啦!&rdo;

史上这一故实记录,可以令今人了解到:真宗在他的&ldo;地图室&rdo;讨论天下形势,有三个忧虑:第一,他担心汉人与蕃人的族群关系,他期待能在族群杂居地区相安无事、和睦相处;第二,他一直忧虑,守卫西北,遏制西夏的人才在哪里?第三,石敬瑭割地以来,给中原造成的地缘压力太大啦!

尤其是燕蓟,这个中原北部的广袤地区,现在不属于中原!此事让富有天下意识的宋真宗赵恒寝食难安。

&ldo;长城口之战&rdo;后,大宋渐渐滋生了一点轻敌情绪;真宗也有了试图收复失地、剪灭燕蓟之敌的念头。毕竟,那是中原王朝一个久远而又正大之梦。

按照儒学理念,以战争手段,恢复旧地、巩固金瓯,乃是圣贤精神结构中,不可省略之正道符号;但战争事大,有如五帝三王的变易,阴阴大道的转旋,自有其&ldo;运&rdo;,此&ldo;运&rdo;可称之为&ldo;礼运&rdo;(实即&ldo;战略机运&rdo;)。

古有&ldo;五礼&rdo;,军礼是其中之一。邦国有战事,与之相应的国家行为皆与&ldo;礼&rdo;有关。战时,统计人口,调节赋税,为&ldo;大均&rdo;之礼;检阅车马,演习田猎,为&ldo;大田&rdo;之礼;完善城垒、兴举战备,为&ldo;大役&rdo;之礼,此外还有&ldo;命将&rdo;&ldo;出师&rdo;之前的&ldo;告太庙&rdo;&ldo;马祭&rdo;等,都与&ldo;礼&rdo;有关。所以,战争,在古代(今天亦然),是一种规则化的&ldo;严肃游戏&rdo;,也是一种&ldo;礼&rdo;。

儒学认为,&ldo;礼&rdo;,名正言顺很重要,此之谓&ldo;称&rdo;;比&ldo;称&rdo;更重要的是妥当、合适,此之谓&ldo;宜&rdo;;比&ldo;宜&rdo;更重要的是国家纲纪、文明原则,此之谓&ldo;体&rdo;;比&ldo;体&rdo;更重要的是正当性、合理性、合法性,也即行动符合人心,此之谓&ldo;顺&rdo;;在这一切之上,还有一个东西,就是机运,也即一切具备,但机运未临,即使人心所向,但没有到达应运时机,也即没有感觉到天命之召唤,也不宜有变易、旋转之大动作,此之谓&ldo;时&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