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卿问为何?刘安世说:
&ldo;李丞相经常对人说:&lso;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rso;,这话看上去好像失言,但却有深意在。要知道,太祖太宗以来,经过的国家变乱太多了,所以建立的法度相当稳便。好像老医生看病,临床经验太丰富了,所以用药时,不至于莽撞孟浪而杀人。虽然太祖太宗的法度可能有&lso;小害&rso;,但是&lso;其利&rso;也多啊!后人不知这层道理,轻易就想更改,所以祸患就纷纷而至了。另外,李丞相还常上奏四方水旱盗贼不孝恶逆之事。这两件事,最能体现&lso;宰相大体&rso;。你看后来那些做宰相的就不然了,一个个多&lso;好逞私智&rso;:喜欢变乱太祖太宗的法度,常要蒙蔽当朝天子的视听。变乱法度,则纲纪开始败坏;蒙蔽视听,则君主骄奢。这都是导致大患的做法啊。&rdo;
王夫之也懂李沆。
他在《宋论》中表彰李沆这个&ldo;一切报罢&rdo;的做法,认为&ldo;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此可以当之矣&rdo;。
理解李沆这句话,需要有一点对大宋创始人太祖太宗,在五代以来经验形态下点滴立法的温情体认,还需要有一点对士大夫阶层好大喜功、躁竞求名弱点的审视,更需要有一点对史上&ldo;无为而治&rdo;之圣贤理念和现代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思想领悟力。理解这些,可以知道:李沆此语,不仅当得&ldo;以道事君&rdo;的大义,也印证了&ldo;一言兴邦&rdo;&ldo;一言丧邦&rdo;的话语权重。
不仅如此,李沆在&ldo;不动心&rdo;之定力修炼方面,也相当出色。
他于公事完成,从政事堂回家后,经常坐在一个地方不动,&ldo;入定&rdo;一般。他住的房子,堂前有个小花坛,四壁倒塌,不很雅观。他的妻子告诫家人,不要跟李沆说花坛这个事,看看这&ldo;老家伙&rdo;到底动不动心。李沆每天都能看到,但他就是不说这事。过了一个多月,妻子忍不住对他说了这个事,李沆道:&ldo;岂可以此动吾一念哉!&rdo;
李沆的定力到什么程度?他在接见宾客时,常常只是倾听,很少说话,所以外间给他的绰号:&ldo;无口匏&rdo;,没有嘴的大葫芦。李沆的兄弟李维将听到的这个话转给哥哥。李沆对自家兄弟吐露心里话:&ldo;现在朝议大事,朝士们都知道,说到国家大事,我都会很详细探究讨论,像士人间如李宗谔、赵安仁等,都是当世的精英,我与他们谈论,都不能启发我的创意。其他那些宾客,起坐进退,都拘谨失措,这类人,有什么利国利民的建议值得我与他们讨论呢?如果我故意委屈自己与他们对话,那就是所谓的&lso;笼罩&rso;。而&lso;笼罩&rso;之事,我是不愿意去做的。&rdo;
所谓&ldo;笼罩&rdo;,应是宋时习语,意思是被人情所笼罩还要假意欢洽。
这一番透露,李沆其实是相当自信的。
李沆对人无私议,对皇上也没有密奏。
但真宗经常接到朝臣各类密奏,想了想,似乎只有李沆没有密奏,有一次就问他:&ldo;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rdo;
李沆回答说:&ldo;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rdo;臣待罪在宰相这个位置上,有公事就公开来说,哪里用得到密奏?那些人臣动不动就有密奏的,不是善进谗言之人就是善于谄媚之人,臣经常对此类人物免不了厌恶,哪里还可以效法他们呢。
一番话,将所有以上&ldo;密奏&rdo;为能的朝臣都&ldo;抑制&rdo;了一番。
李沆不喜欢&ldo;密奏&rdo;,但对公开的言说,则给予支持。
宋一代柱石之臣
咸平二年(999)时,天下大旱,真宗认为需要由人事而消天灾,就下诏要朝廷内外的大臣和庶民都要说真话,给朝廷认真提意见,所谓&ldo;直言极谏&rdo;。
当时就有人给朝廷上书,指出了中书也即宰相办公处的过失,请朝廷对中书的宰辅之官们给予罢免的惩罚。矛头直指宰相、副宰相。真宗看到后,很不高兴,对李沆等人说:&ldo;这些人不是良善之辈,只不过想自己急着要做官而已。应该谴责他、警告他!&rdo;
李沆回答道:
&ldo;朝廷比开言路,苟言之当理,宜加旌赏,不则留中可也。况臣等非材,备员台辅,如蒙罢免,乃是言事之人有补朝廷。&rdo;朝廷正在广开言路,如果上书人言之有理,就旌表赏赐他;如果没有道理,留中不发,不回应,也就可以了。何况此人上书批评我等,我们也确实不够大才,在台辅充个数。如果我们确实差劲,被罢免,也是言事之人做了对朝廷有好处的事。
真宗听李沆如此言说,不禁感慨道:
&ldo;卿真长者矣!&rdo;
李沆接受批评意见,往往心平气和,无论内心接受与否。
他做了宰相后,有一位书生在李沆上班的路上,拦住了他的马,递上了他的批评信。信中说了李沆一大堆缺点毛病。
李沆着急上朝,略一看,马上道谢:&ldo;我回家后,还会仔细看。&rdo;
但这位书生认为李沆没有认真读他的批评建议,大怒,责骂李沆道:&ldo;你做这么大的官,不能康济天下,还不引咎辞职,这不是妨害贤者的仕途吗?你不惭愧吗?&rdo;